美文网首页
备战中考——第332天

备战中考——第332天

作者: 健康妈 | 来源:发表于2023-08-28 08:03 被阅读0次

    我们知道,《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源头和最高理论权威,也是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经典之作。它的主旨就是回归自然、道法自然,表现为一种尊奉生命、简约、低调、无为的存在方式。接下来,我们就聊聊老子是如何理解“道法自然”的。

    一、道,宇宙之起源

    《道德经》虽然只有短短五千字,但却自成体系,阐释了大千世界的种种奥秘,其中就包括宇宙的演变。这就是《道德经》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演化出有,有演化出阴阳,阴阳调和产生和气,而和气孕育演化出万物。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一、二、三并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宇宙生成的模式和规律。宇宙始于“道”,又不断分裂为万物。它们“负阴而抱阳”,在阴阳二气的交相激荡中,形成了变化万千的和谐统一,这就是我们所处的世界。

    那么,这个“道生一”中的一,究竟是什么样子呢?《道德经》解释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意思是说,天地形成前就存在着这样一个东西,浑然一体,恒常不变,是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现象的现象,是天地之母。

    这个东西,相当于西方哲学上的纯存在,庄子将其命名为混沌。庄子专门为混沌写了一个故事,说它有两位朋友,分别叫倏和忽。朋友们觉得混沌没法看,没法听,也没法呼吸和吃饭,活得真可怜。于是他们就在混沌身上开凿“七窍”,结果“七窍”开出来了,混沌也死了。

    文中的混沌,其实指的是一种无分别、无矛盾的状态。它浑然一体,懵懂无知;只有开窍了,它才会分化出分界和对立,这就是阴阳。我们通常夸一个小孩聪明,就说他“开窍”了。开窍意味着智慧的萌生,但却要打破赤子之心,杀死内心的混沌,在道家看来绝非好事。

    混沌就是老子所说的“和光同尘”状态。想象一束阳光射入一间黑屋子,金色的光柱中无数尘埃浮动飞舞。这是一片光明与黑暗混同的存在,你无法把光和尘埃区分出来,就像无法把泥里的水和土分开,而不分开就不会有差异,更不会有争斗。这就是混沌这个“一”。

    混沌够远古的了,但它也不是宇宙最早的模样。在它之前还有一个虚无的状态,老子称之为“道”,我们也可以称之为“零”。《道德经》说“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就是混沌,它来自于“无”。而这个“无”,就是宇宙的源头。

    后代的《说文解字》解释说:“无通于元,虚无道也。”元是元旦的元,意思是最开始。无通元,而“无”正是宇宙最开始的模样,是“道”。有意思的是,尽管我们活在一个“有”的世界里,但这种“有”却并非宇宙的根本,虚无才是推动宇宙进化的第一力量。

    我们常人大多喜欢有,而不喜欢无。但老子告诉我们,虚无有大用,就像我们的世界,诞生于一片虚无。并且,因为杯子、房子的四边都是“有”,中间则是“无”,所以可以盛水,可以居住。同样,我们在内心世界里,也应该留一方“虚无”之地,好容纳创新与活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备战中考——第332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blg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