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临终时,感觉放下的和放不下的都已放下。其实在临终时真正重要的事是思考:我们在一生中做了哪些事?我们当时是什么心境?知道问题,我们就可以寻找到正确的答案。
1.放下执念,让心自由
一个临终之人,身后总有许多放不下的事情。执着身前未完成的事,执着自己需要照顾的人,可恰恰是这许多的执着在临终时迷失了自己。
如果想清楚将何去何从,想清楚当下的离去只是这一世,理想的地方应该是神圣而庄严的,哪里没有痛苦只有欢乐,这一世的缘分只是一报和一还,生要感恩,死亦安详。
这让我想到红楼梦中黛玉和宝玉的故事,一株仙草的黛玉转世以眼泪还宝玉上一世浇灌的恩情。我们何尝不是有自己需要偿还的事情呢。
当临终时,放下这一世的执念,心向阳光,去该去的地方。
2.临终修习,安住当下
对于一个临终之人,有自己的信仰是一件幸福的事,信仰什么呢?信仰过去未来的幸福,信仰觉悟的自己。
就像书中讲到的临终修习:上策,安住在心性之中或忆起修行的心要。活着时就已证悟心性。像我们知道的一些大师。中策,修转换意识的波瓦法。书中的老瑜伽行者,有稳定的修行心性,临终获得了证悟。下策,依赖祈祷文、虔敬心、愿望的力量,以及证悟者的加持。前提是临终之人要相信这种法。
我想普通人能修到在安静中安详的离去,不痛苦、不劳累儿女已经不容易了,这大概已经修的好心了。
写在最后:国庆节我朋友病中的父亲突然离去,朋友因在单位值班,没有见到远方父亲最后一面,内心非常的痛苦。
最近我也常常安慰她,约着出去吃饭逛街聊天,对她讲“老人估计不想让你们在身边,她怕你看到他的离去会更痛苦,老人走的安详就是最好的”。今天读到了“放下执著”这里时,截图发了过去,并且把书名告诉了她。
我想,这本书中讲到有关临终的知识,是我们的“盲区”,能读到读这本书是一种缘份,需要读这本书的也会很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