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平凡的人推动历史的发展,总有一些无闻的人拯救民族的兴亡。
1893年12月26日,在湖南韶山的一个小山村里传来了一阵婴儿的啼哭,谁也没想到这个婴儿就是将来新中国的太阳——毛泽东。毛泽东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的毛泽东虽然调皮却酷爱读书,他读起书来常常废寝忘食。当时十几岁的毛泽东得知县城有新式小学堂,不顾父亲的阻挠,毅然前往求学。长大后的他,考上了当时的湖南省第四师范学校。他常常与蔡和森等人一起在湘江中畅游,在岳麓山间奔跑,高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在湘江边:“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时,他们常常风餐露宿,吃了上顿没下顿,甚至以树皮充饥。正如孟子那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远大志向,以及知识的武装,毛泽东才能领导着中国人民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华战争中胜利,解放中国,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领袖。
如今的中国已成为了世界强国,人民们也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可2020年初那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破了这份宁静。全国各地病毒四起,面对凶狠的新冠病毒,人们毫不畏惧,争当志愿者,其中不乏有些学生。在吉林辽源,某高校大二学生接到通知:征召志愿者去一线做核酸检测工作。消息刚出来,学生们就争先恐后地在应征书上填报信息,眨眼间500个名额就被填满了。这一波疫情奔赴前线的医学院医学生,平均年龄不足20岁。他们还没有受过这样的苦,就承受起了这样沉重的负担,这难道不算是无私奉献的精神吗?
3月26日,雅礼中学的一名老师检测出为阳性,导致雅礼中学被封锁,所有在校人员必须马上前往酒店隔离。在登上前往酒店的大巴前,许多学生放下行李朝着教室的方向奔去,为的是取回自己的课本,在隔离期间能够更好的学习。虽然疫情让我们看到了人类在灾难面前的渺小,但也让我们看到了一股蓬勃向上的青年力量,即使在绝境中也能茁壮成长的精神。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我也要做新时代好少年,为国出力,为国分忧,就像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说的那句话:“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也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国家的栋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