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哈,这是一篇凑数的日更作业,是之前我读书营的作业。
最近再赶稿,抱歉,后面会认真补回来缺失的复盘。
今日作业: 鉴赏一首古诗词,随意地写,不要有压力(500--3000字)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序)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大意是:丙辰年中秋节(公元1076年),开怀畅饮,酣畅淋漓,大醉,做下了这首诗,同时,想念弟弟子由。
这明月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啊?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年是哪一年?我想乘着风回去天上看一看,又怕这美玉砌成的广寒宫,太高了不甚寒冷。在月亮下跳舞玩弄着自己的影子,月宫上哪比得上这人间好啊!
月亮慢慢地转过了红色楼阁,低低地挂在了窗户上,照的我没有睡意。月亮你不应该对人有怨恨吧?为什么只有在人离别的时候才变圆呢?人有悲欢离合,月亮也有阴晴圆缺,这件事,自古以来就难得圆满。只希望人可以长长久久的活着,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赏这同一轮美好的明月啊。
作者是宋代大家苏轼,这首诗是在中秋节酣饮大醉之后所做。开心之余,想到远在千里之外,七年未见的弟弟苏辙,不由得悲从中来,寄托于月,影,朱阁,抒发着想念,也抒发着不甘。
苏轼和苏辙的感情非常好。一起考中进士,得宋仁宗赏识:我今天为子孙得到了两个太平宰相!而后二人又一起通过了宋朝制科考试,开创了宋代制科以来的最好成绩。
公元1076年,那一年的苏轼40岁,与当朝宰相王安石革新变法的政治思想相左,自请外放为官。那一年他在密州(山东诸城),苏辙在齐州(山东济南),同在山东,虽然只相隔200公里,却因“官员之间不得相互走动”而7年间不得相见。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苏轼酒过三巡,醉眼迷离,举着酒杯,向天问询:月亮啊月亮,你究竟,是什么时候有的啊?这天上的宫廷,今年又是哪一年呢?我这里是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啦,你那里呢?你们天上也过中秋节吗?
此处的苏轼像个小孩子,随性发问,好像月亮不是月亮,而是某个与他对饮的人,这天上的宫阙也确有实体。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苏轼继续着和月亮的对话,你不理我的话,我要乘着风亲自过去看看啦!不行不行,我想起来了,你那个地方可是广寒宫啊,你在那么高的地方能不冷吗?
那既然不能乘风,我就给你舞一段如何?月亮,你看你那广寒宫哪有我这潇洒的人间好啊!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这世间的酒仙原来大都喜欢和月亮为友。
寂寞又怎样,孤独又如何,这三千世界的一草一木,和风细雨哪个不是可以诉说衷肠的朋友呢!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月亮你也在陪我一起舞吗?转过了这阁楼,又挂在了窗子上,你陪着我,那今晚,我也陪着你吧。你说你,应该对这人间没什么怨恨吧?可为何你每次都是在世人离散的时候又大又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其实我也知道人间有悲欢离合,你也有阴晴圆缺,这件事情,千百年都是这样,难得圆满。
我只希望,这世间的人们啊都能长长久久地活着,只有这样,即使相隔千里,即使再难见到,我们互相想念的时候,还能邀你一起喝一杯,那感觉就像我们坐在一起,又能谈笑风生了!
本诗以醉态开始,以思念结尾,借物抒情,铺开了浓浓的思绪,道出了世间的无奈和隐忍,也道出了苏轼的乐观与豁达。
它在后世的影响可谓极其深远,王菲空灵的吟唱让它脍炙人口,其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每每被用在相思却不得见的人之间。
诗中画面感极强,动静相宜,有对事物形象的描写又有浪漫主义的想象。表达了对仙人的向往和对人间的热爱,也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自己处境的感慨。
它流传至今,不愧为千古名篇。
日参省乎己:今日学习遇到问题没?解决思路是什么呢?
今天遇到的问题就是对一首诗的理解只能在理解诗人心情上有所收获,
但是查阅别人的鉴赏文笔,那简直,被碾压成了渣渣……
比如这一句: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我这脑袋绞尽脑汁都绞不出来这语言,读它都要用费曼读书法。这让我不禁想到,这会不会是现代人不爱读诗的原因,像我这种用大白话鉴赏诗的人,有没有市场啊?哈哈哈哈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