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寇恩
父亲让我去取的是一个塑料柄的刷子,在我眼中所有的刷子都是一样的。第三次把刷子递给他的时候,他叹息着说,“读那么多年的书,拿个刷子也不会!”大有恨铁不成钢的遗憾。
我羞赧地笑笑,义正言辞地回敬他老,“这叫隔行如隔山!”
水桶里有许多刷子,木柄的和塑料柄的要分,羊毛的多寡也要讲究,就是涂油漆,却也有那么多的讲究,真是不可思议!读那么多年的书,取一个刷子跑了三次,这能说明什么呢?
如果让父亲从我电脑里找个文件,他老要找几回能找着?这么想着,悄悄嘚瑟了一下,释然。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专长,父亲和母亲从来没有碰过电脑。也没啥,不影响他们的生活。
他们可以就地取材,搭出漂亮的篱笆,等待豆尖上爬开花,那是年年轮回的艺术品,就像姑姑做的青团;他们挖红薯的时候,几乎不会把红薯弄破,而我们正好相反;父亲可以很熟练地把渔网洒在河面上,但是我先生有一次带着女儿去洒渔网时,想当然耳地模仿却终究以失败告终;母亲包粽子时,翻转细细的稻杆,转眼之间就能包扎完好,不用打结,还能清晰地做好肉粽或枣子粽的记号……这些是我们这一代人很难企及的。
每次回到双亲身边,我脱离开自己日常的角色,看他们的生活,也会回转来做这样的思量:双亲能想象自己的女儿在讲台上挥斥方遒或者唠唠叨叨的样子么?他们估计也不会适应在博物馆遇到做讲解员的女儿叽叽哇哇不知道在说些什么的模样。
陈果老师在一次讲座中提及,不要一开口就抱怨父母不了解自己,最好先想想我们了解父母么?我们有把他们带入到我们自己生活的场域中,给他们理解我们的机会了吗?
后代了解父辈的渴望常常是微漠的,而每一位父亲或母亲想了解自己孩子的意愿往往是强烈的,他们只是力不从心罢了。
所以,如果可以,尽量避免用嫌弃去亵渎他们孜孜以求愿意了解后代的心吧。
“隔行如隔山”,也许。无论如何,面对父辈,我们并无优越感可言。
每一座山都自有风景,留一只眼睛去欣赏父辈的阴晴众壑,留一颗心去努力让山山相连,成就蔚然家门之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