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的闭幕式,大家都看了吗?
雪花花灯、生肖冰鞋、中国结、“折柳寄情”等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我和你》的时空交错……我们看到了属于中国的精神和风范,不禁感叹,这就是中国人的浪漫啊!
图源/微博@人民日报双奥之城——北京,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而分赛场张家口,更是在此次冬奥会上大放异彩。
张家口的存雪期长达150多天,得天独厚的冰雪条件使其成为了北京冬奥会的分赛场位居河北省的西北角,张家口好像是个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城市。
但是在六百年前,张家口曾有着相当辉煌的历史:
这里是可以媲美丝绸之路的“张库大道”的起点,著名的鸡鸣驿城、清远楼、张家口堡都修筑于此。
中国人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也是以此为终点。
张家口五墩外长城与此同时,张家口还曾是负责中、俄、蒙三地贸易的“旱码头”,更是保留和修筑长城资源最多的城市,堪称“历代长城博物馆”。
张家口大境门历史与过往,为这座城市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由时代投掷下的痕迹,却仍旧保留至今。
今天,我们来聊聊张家口,回望这座城市的前世与今生。
01
命运的“三岔口”
如果要选一个词来形容张家口,汪曾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贴切的答案——“包容”。
包容是张家口的底色。
张家口位居华北、西北、东北的交错地带,是一个典型的“三岔口”。
图源:地道风物它的南部被燕山山脉、太行山脉穿过,北部则是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阴山山脉贯穿中央,径直将张家口分成坝上、坝下(又称口内、口外)两半。坝上是广阔的悠悠草原,坝下却是繁茂的山川森林。
坝上草原,图源:摄图网 张家口草原天路上铺满的莜麦,图源:图虫·创意三岔口的特殊属性,首先带来张家口在地理环境上的包容:这里是华北平原进入大草原的第一站,由南向北,既有北国风光,也有塞上天路。
而地理形态的交错,又在文化上演化出两种文明。
草原为张家口带来了游牧文明,历史上,匈奴、鲜卑、突厥、女真等少数民族都曾将张家口划为治所,在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后,张家口大半区域又都由辽朝统辖。
建于北魏,修于辽代的南安寺塔,巍峨挺拔 元中都遗址 来自辽代下八里墓群中的墓室壁画与游牧文明相对,中原农耕文明也在这里扎根。五千年前,黄帝、炎帝与蚩尤“战于涿野之郡”,就是在张家口的逐鹿县划出了文明的开端。随后的中原王朝,也都曾派遣重兵把守,隋朝设立过雁门郡,明朝又将其归于顺天府。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的昭化寺,完整保留了明代早期木结构建筑的特点,寺内绘制的壁画,极为精美壮观 洗马林玉皇阁,又称藏经阁,是万全县境内保存较为完整的高台砖木结构古建筑两种文明均在此划界,于是丰富的、多样的、自由的文化形态在这里落地生长。
在饮食上,山西风味的莜面和草原风味的烤羊排都会出现在张家口人的餐桌上,图源:摄图网02
咽喉之地
不同文明的交锋,先是带来了战争。这些冲突与摩擦,为张家口留下过很多遗迹。而当中最为标志性的产物,就是长城。
自春秋战国以来,修筑长城这一工作,就在张家口开始了。后来的赵、燕、秦、汉、北魏、北齐、唐、金、明等九个朝代也都在张家口修建过长城,这里可以算是我国长城修筑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长城脚下看冬奥、冬奥赛场看长城”,也是此次冬奥会张家口提出的口号修筑长城的必要性,同样同张家口的三岔口属性分不开。张家口毗邻北京,北接内蒙古,南靠石家庄,自汉朝起,它便是幽州治所(北京)的西北屏障。
长久以来,张家口都是北京的军事屏障等到明朝,张家口的军事价值更是迅速升级。明成祖朱棣继位后,将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伴随着北京地位的上升,张家口也随之成为了中国版图上的“咽喉”,史册曾记:“独石,张家二口乃宣府之项背;宣府乃京师之屏翰。”
詹天佑亲笔撰写的张家口车站站匾,图源:王嵬《我的京张铁路》。1905年,清政府决议自行修建铁路时,要将张家口列为终点,同样是看重这座城市背后的军事价值。明朝政府为了抵御蒙古的威胁,曾数次大规模“备边”,先后设置了“宣府三卫”和“万全都指挥使司”以大力修缮附近的长城。
但是,修筑长城,不能封堵天然的水口。当时,清水河从张家口流过,形成了一个水口,于是明政府只好派出驻兵把守,于是在这里,便形成了一个长城的“口”,又因当时驻守的士兵多为张姓人家,这里便得名为“张家口”。
独石口长城。长城沿线地名中的“口”,便是指修筑长城时经过的天然水口或自然通道,长城沿线这样的名字很多,诸如潘家口、刘家口、古北口、喜峰口、独石口、常峪口、马市口。除去长城,明朝还为张家口留下了两个重要的军事堡垒—张家口堡和宣化城。张家口堡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时修筑,是长城防线上极为重要的驻军城堡,曾以“武城”之誉而雄冠北疆。
玉皇阁。张家口堡内保存着478个明、清时期修建的院落。其中,具有历史价值的重点院落有93处,文物古迹多达700余处,玉皇阁、文昌阁、抡才书院、定将军府、康熙茶楼、康熙旅店都是现存古建筑的珍品。而宣化城,则是明政府在唐代文德县的基础上扩建的军事重镇。内设镇朔楼、清远楼、拱极楼、五龙壁、立化寺砖塔等建筑,外围则包裹着长达24里的厚重城墙。
镇朔楼。宣化唐代为武州文德县,五代、辽金时期均为县、州、府所在地,元为宣德府城。图源:河北旅游资讯网 宣化古城的西门—大新门可以说,战争曾极大地影响着这个城市的布局,整个张家口都是当时为抵御少数民族政权而建,因此,这里总是寒风猎猎,城楼耸峙。
玉泉寺。卜北堡是明代太监王振出生地,玉泉寺为其家庙,由他引发的“土木之变”彻底改变了明朝的命运。但是,文明的交流却又并不止于此,当一切归于平静后,这座边塞之城,便成就了文明相融交汇的通道。
03
从“武城”到“商城”
没有战争的时候,张家口便从军事上的咽喉,转而成为了经济上的咽喉。
早在元朝时,成吉思汗在率兵南征途中,就曾在张家口鸡鸣山旁的大道上,开辟了驿路,还设置了驿站。一开始,鸡鸣驿只是担负军、民信件的传递,而后,这里便逐渐成为商家发聚之地。据驿城中现存的碑刻记载,鸡鸣驿在最繁华时仅当铺就有6家之多,同时还有商号、油铺、茶馆、车马店数家,极为繁华。
鸡鸣驿古城,图源:摄图网 图源:大槐树下好乘凉等到明朝后,有着“草原丝绸之路”之称的“张库大道”也逐渐成型。
当时,居住在张家口北端的游牧民族,因其游荡的生活,主要吃食肉制品和奶制品。塞外常年冻寒,他们的日常生活里十分缺乏蔬菜和水果,因此,游牧民族十分需要茶叶里的茶多酚来保持健康。而生活在南边的农耕民族,尽管生活相对富足,却没有合适的地方养殖战马,也没有足够的动物皮毛,因此,他们需要草原提供的马匹。
于是在和平时期,两边因其需要形成了“茶马贸易”,明初时,由于“禁边”的政策,这种交易还只是小规模的私下交易。
张库大道上的旧时商队,茶马贸易的繁荣,使得职业化的“跑草地”的买卖人出现等到明隆庆五年(1571年)时,明廷和蒙古俺答汗议和,并在宣府张家口堡,大同府新平、德胜两堡,太原府水泉营堡设立了“茶马互市”。
由于政府的支持和承认,以张家口为起点,一条通往蒙古乌兰巴托(库伦)的贸易运销线路正式成立,而后,这条线路又延伸至俄罗斯恰克图,张库大道全长达到1400多公里。
张库大道交通图,图源:张库大道历史博物馆 繁华的茶马互市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廷在张家口修筑了大境门,张库大道走向了它的全盛期。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后,双方正式将俄商来华贸易的条款写入条约内,随着清政府在蒙古地区统治的建立和对俄贸易的全面开放,民间往来的贸易更是极其兴旺,张家口就此成为当时仅次于天津的第二大商埠,并被冠以“旱码头”的称号。
三条丝绸之路,红色为西北戈壁绿洲之路,蓝色为海上丝绸之路,绿色为北方草原丝绸之路。图源:历史书生 30年代的张家口。1912年国民政府调整区划,设立了察哈尔特别行政区,张家口成为全国罕有的“一城两省会”,既是察哈尔省的省会,又是内蒙古的首府。当时间走向近代,国家的动荡与不安,也带来了这座城市的衰落。这座曾经的武城,褪下了光环,逐步走向默默无名。
曾经的旱码头,也是现在的“国际张”,图源:百度百科但或许也正是因此,现代化的建设未曾来得及抹去那些古老的痕迹,如今,古与今、新与旧妥帖地在此共存。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蔚县剪纸 暖泉树花那些由历史书写的辉煌与传说,仍深深镌刻于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它们深入张家口的城市脉络中,在无尽的时间里往前奔腾。
-END-
撰文 | 荷包蛋君
编辑|艺旅文化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