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先生的《我的人生哲学》,说实话,真的很难读。那是先生大半辈子的人生经验之谈,他所遭遇的,也绝不是我们常人所能够体会的。就像先生自己说的那样,“人生哲学,这是天机,这是石破天机的感悟,这是‘绝密’,这是头破血流的代价换来的一点明白。岂可寻常道哉!岂可用语言述之!”但不管怎样,这些都是前人的经验,这些艺术这些感悟与哲学对人应该还是有益的。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章节,先生洋洋洒洒谈的都是些人生百态。“我的遗憾”、“善良”、“不设防”、“逍遥”、“安详”、“喜悦”、“宽容与嫉恶如仇”、“做好你自己的事”......我对“我的遗憾”和“做好你自己的事”特别有感触。
“失落的一角”
读到“我的遗憾”这一小章节时,脑海里就蹦出了曾读过的绘本“失落的一角”。先生说自己的遗憾举不胜举,数不胜数,比如喜欢音乐,却不识五线谱;喜欢开玩笑却因此得罪人;不喜欢奉承最终也接受了奉承自己的小人。是啊,谁的人生没有遗憾呢,只怕都更多吧。钱包里的钱还不够多;孩子还没考出好成绩;好像永远都轮不到自己升迁......
“一角”不断地在找寻自己丢失的部分,最终找到了合适的,但却并不如意,还是丢了一角滚得快,滚得远。其实沿途的风景才是最美的,只有自己不断地“找寻”,不断地前进,你会发现这些并不是遗憾,反而是一种经历,滋养人生。
中国人喜欢团团圆圆,凡事讲个“好”,就像我看小说一定要先看下文案这是be还是he,如果是be就不看了,多伤我心啊。可是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哪来这么多的完美,都是有着遗憾的。尽全力准备一场比赛,结果并不如我意;认真备好一堂课,上课效果却一般;苦口婆心地和学生讲道理,学生一转头照样犯错;评职称时总是差那么多.........
太多的遗憾了,真的是说也说不完,可是人生就是有着无数的遗憾,这些遗憾告诉我们,你还有进步的空间,你还可以继续前进。人生也是不确定的,未知的,如果一眼看到了头,那还有什么意义呢?前几日还在和同事感慨,桐小近几年的变化真的是翻天覆地。犹记得当初踏入这里,坐在办公室,天花板上的白灰扑簌簌地掉,只好撑着雨伞来挡一挡。谁能想到如今的校园,这么精致,这么漂亮。
“做好你自己的事”
“做好你自己的事”,这话虽简单,但做起来真的很难。
前几日刷朋友圈,刷到了一张漫画:司机是老师,开着一辆写有“学校”二字的拖挂车,车厢里是一份份的红头文件,司机满头大汗,车轮已经不堪重负。看似简简单单的一幅画,实则意味深长。拖挂车里承载的岂止这么多啊,只有更多。所以这么多的事情,怎么办呢?
张祖庆老师说“对学生(学校)发展以及自身发展有价值的事,认真用心地完成,对学生(学校)发展或个人发展基本没有用或者根本没有用的事,当学会放弃。时间是个常数,你必须要做出选择。”我觉得再加上先生的这句“做好你自己的事。”其实是要各司其职,各安其业,先生觉得应该是先扫必扫自己门前雪,然后尽量管他人的瓦上霜,这样似乎比较符合逻辑,他是从政治的角度去看待的。如果真能这样,也就不会越俎代庖,有这么多越界的事情了。
对我们来说,我们的职责是教书育人,那就把这件事做好,认认真真全力以赴去做好。就像现在所倡导的阅读,那就做好这件事。对学生,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可惜学生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相对小学阶段,他们还是有着充裕的时间的,所以哪怕再忙,学生的阅读不能丢弃,不能为了所谓的成绩,就放弃了阅读。很遗憾,我对学生的阅读并没有一直坚持下去,会断掉。
真的,“做好你自己的事”,说着容易,做起来真的很难。
很遗憾,学期即将结束,这本书才啃了一半,可能是因为阅历不够,有些无法产生共鸣。有人说,读书也是要随缘的,机遇到了,说不定就豁然开朗,读懂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