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风雨中,这点皮肉之痛,算什么?——题记
“这里的举例论证不到位,材料对论点的支撑力不够,而且对问题的分析也欠缺火候。”我的稿子再次被否定,这句话仿佛一直在燥热的空气里回荡,扰得我心烦意乱。
在那温暖的人间四月天,学校拟组织演讲比赛,我有幸在班级初赛中脱颖而出,代表班级参赛。可是我第三次把演讲稿交到老师的手上,收获的却还是失望的眼神。
走出办公室,关上门的一瞬,泪水氤氲了眼眶……
夜晚的寂静被万家灯火点亮,刚写完作业,我便习惯性地拿出写演讲稿的本子,翻开,鲜红的修改笔迹涌入了我的视野,几个夜不能寐深思熟虑的论点,精挑细选的论据,疲惫的眼眸折射出前功尽弃的无助,抹去眼角的泪水与疲倦……一帧帧如电影般涌上脑海。
突然,一生清脆的提示音劈来,打乱我的思绪,屏幕随即亮起。“既然要比赛,就要拿出你最好的作品。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让他们看到你真正的实力!”四行字一个微笑,附带一份修改意见。这语文老师发来的微信,让我本灰寂的心绪重燃希望。是呀,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让他们看到,我真正的实力!
拿起笔,把草稿重新铺在桌上。
首先要修改关于论点的论据,论题是读书,如果举那些常用的论据未免太过俗套。道理论证也不是很出彩。翻看以前做过的议论文阅读,查找哪些人物是另辟蹊径却又广为人知的例子,又引用雨果和莎翁的名言,论据选取差不多可以了。
然后是如何运用论据证明论点。仔细琢磨民国大师的杂文,体味如何更好地论证。一边阅读思考,一边记下那些巧妙的论证方法。
最后我稍作整理,把一些冗长的句子替换成更易理解的短句,又修改了一些论据,再把新稿子誊抄到一张新纸上……窗外月光阑珊,一窗窗灯火熄灭,我揉了揉昏花的眼,打哈欠,伸展了脊背,从椅背上起身,一篇演讲稿静静躺在月色如水、树影似波中。
老师看到了我的稿子很是惊讶,笑容融化了她的嘴角,但我没有那么兴奋。真正用心做一件事,过程反倒比结果更充实了。
演讲毕,台下沸腾在掌声里。这时我才明白,这小小的比赛只是人生风雨里的一缕斜风,风雨中,追梦的这点痛,只是前行路上的铺路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