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郝老师要在中国教师报直播平台,做一个《教师专业写作进阶之路》的讲座,就如迷途中看到了灯塔,满心的欢喜,期待在讲座中再次梳理思路,以崭新的姿态开始读写生活。
郝老师围绕重新理解写作和如何修改文章两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对于如何理解写作,郝老师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对写作全新理解,一是要迈出写作第一步:不是学技术,而是调整心态;二是要理解支撑写作能力的三个核心因素,思考是本质,输入是关键,输出是结果。三是必须公开写作。对照自己的写作短板,进行对照分析,又找出了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输入的高度决定了输出的高度,就像郝老师说的,一直读的是畅销书,怎么会写出专业性很强的文章呢?就拿修房子来说,提供的材料不同,修出来的房子就会不同,钢筋混泥土会修出高楼大厦,泥土麦秸只能筑出茅草屋。而我的输入正是症结所在,没有进行深度阅读专业书籍,只是在闲暇时刻,翻看头条、公众号上自己喜欢的文章,这些文章内容缺少深度,更无专业性而言,只是吸引人的眼球而已,不能促进思维的发生。针对如何提升输入质量,正是我需要去践行的:提高输入强度,每天阅读1小时,提高输入标准,要看高人的书,优质公众号,经典书籍,提高输入效果,阅读不是目的,吸收才是目的。
反问自己每天思考了吗?的确有,但是存在错误的思考,有时候的思考是没有内容的,属于天马行空式的,这样的思考不会想出什么灵感,只是一种胡思乱想。分析前两次公众号的文章,请教了老师后,两次作业都有内容深度不够的问题,没有挖掘出文章该有的高度。归根结底,是因为思维力的不足,郝老师指出:“思考能力决定认知水平,认知水平决定判断能力,判断能力决定选择能力,千千万万个选择就构成了你的命运。”如何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成了我写作亟需解决的问题,郝老师就训练思维能力提出了三个方法,“习惯性追问事物的本质,习惯性建立知识的链接,习惯性应用所学的知识。”痛定思痛,明白了问题的根源,就要进行刻意练习,也只有如此,才能在写作的路上走得更远。
针对修改文章,郝老师指出了五个方法:打磨结构,修改思想,删词改句,打磨情绪,朗读耳顺。听着通俗易懂,而且可操作性强。文章写好后,真正的功夫还在修改上面,都说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此话一点也不假,叶圣陶先生就曾说:“我觉得,文章写好了,最好是放一放,不要急于发表”。他还说:“修改文章不是雕虫小技,其实就是修改思想,要它想得更正确,更完美。想对了,写好了,才可以一字不易。”
写作虽苦,但又充实。余生将在趔趔趄趄的写作中寻找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