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已阅三次,每一次都像第一次看一样,细细品味,慢慢享受。好的作品总是让人不忍卒读,越翻到后面,越不舍得将它看完。于是一慢再慢,一看再看。
《挪威的森林》到底有什么魔力让我如此着迷?村上春树到底在书中施了什么法术让我欲罢不能?通看几遍,我想我有必要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理由一:村上独特的文风。
我不知道村上的文风是否一成不变,不过我相信没有哪个作家的文风总是一以贯之。尽管不知道村上其它作品的文风怎样,但《挪威的森林》表现出来的文风,我是极其喜欢的。
独特的比喻、优雅的抒情、诙谐的笔调、非凡的想像、多元的手法,总是给人惊喜。
比如:
“最最喜欢你,绿子。”
“什么程度?”
“像喜欢春天的熊一样。”
“春天的熊?”绿子扬起脸,“什么春天的熊?”
“春天的原野里,你一个人正走着,对面走来一只可爱的小熊,浑身的毛活像天鹅绒,眼睛圆鼓鼓的。它这么对你说道:‘你好,小姐,和我一起打滚玩好么?’接着,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顺着长满三叶草的山坡咕噜咕噜滚下去,整整玩了一大天。你说棒不棒?”
“太棒了!”
“我就这么喜欢你。”
又如:
“喜欢我的发型?”绿子问。
“好得不得了。”
“怎么个好法?”
“好得全世界森林里的树统统倒在地上。”
“真那样想?”
“真那样想。”
再如:
“喜欢我喜欢到什么程度?”绿子问。
“整个世界森林里的老虎全都融化成黄油。”
你看,就是这些八杆子打不着的东西,村上却能把它们联系起来,稍加润色就能让人读之不禁感慨作者的想像力是何等独特。
村上妙就妙在利用差异性和异质性做文章,经过他一番巧妙的整合和点化,我们非但感觉不到牵强附会,甚至会漾出一丝会意的微笑。
在《挪威的森林》里,类似上面的对话比比皆是,我总是百看不厌,每次看,都想大叫一声:不愧是你,村上春树!
个人觉得,这种独特的文风是《挪威的森林》最大的魅力所在。如若一本书的文风让我接受不了,那么这本书及其作者都难以让我接受。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们继续创作,毕竟作家不是为了被人接受而生,而创作。他们只是表达他们所想,至于读者能不能接受,那就另当别论。
理由二:书中对性爱的态度。
在中国,不论公开或是隐蔽的场合,人们总是不敢贸然谈性(这里的“性”等于“性爱”)。
似乎性爱是个吃人的老虎,潜伏在身后;是个定时的炸弹,被放置在各种场合。好像无论什么东西,只要扯上了性爱就低俗得不得了,污秽得不得了。于是就大肆挥舞“抵制低俗,赶跑污秽”的棒子,对之穷追猛打。
但是,细想一下,性爱真有那么可怕吗?人们到底在忌讳什么?人们到底是不想谈还是不敢谈,亦或是羞于启齿?
在《挪威的森林》里,性爱是一种诉说情感的方式。
“实际并没有什么,本来就是无所谓的,无非是身体间的一种接触罢了,我们不过是在相互诉说只有通过两个不完美的身体的相互接触才能诉说的情感而已,并以此分摊我们各自的不完美性。”
说到底,还是文化差异,中国对性永远不会像日本一样开放,一样的自在。对于这点,我自身的成长可以佐证:在我的成长里,从来没有大人主动跟我解释何为“性”,甚至不曾提过,唯恐触犯什么天条一样。教科书里对性的解释也是隐隐晦晦,中规中矩,讲了跟没讲一样。那些在青春期萌生的许多疑问,几乎无一能在教科书上找到令自己满意的答案。
所幸,这些疑问的答案我能从文学小说里找到。至少,《挪威的森林》没有让我的希望落空,甚至还给予我惊喜。
“所谓性爱,不就那么一回事?”
在村上的笔下里,性爱和芳草的清香,春风的怡然,月光的皎洁一样美妙绝伦。这么一种光明正大,泰然自若的态度,就是我想要的。
理由三:书中的人物形象。
全书的主要人物:渡边彻(主人公),绿子,直子,永泽。
主人公渡边彻,谈吐独特、自立自强、生活简单、循规蹈矩、喜看书、喜写信、习惯独来独往,对这个社会有自己的想法。
绿子,一个活泼得像只小兔一样可爱的女孩,自强得要命,小小年纪就俨然大人矣,性意识非一般的开放。
直子,柔弱得像风里飘摇的小草,几乎总是活在过去,活在已逝的竹马身上(与小说的次要人物木月(也是主人公的好朋友)是青梅竹马)。全身散发着令人同情和怜惜的气息。
永泽,主人公的朋友,纨绔子弟、风流倜傥、智商超群、风趣、长处很多、本事大,不希望别人理解自己,有点傲慢,甚至自视清高。
我尤其欣赏主人公渡边彻,总是看着看着就把自己代进去,因为感觉自己和渡边彻是相似的人。不同的是,我没有他那样的独特魅力,总是让人感到舒服自在,也没有他那样的文笔,写得一手好信。我喜欢看书,也喜欢写些什么,甚至偶尔也会尝试给什么人写写信。我也想像他一样口吐莲花,舌灿金莲,我更想像他一样讨女孩子喜欢,却不以此为荣。但是现实摆在眼前,我不能。
绿子,这么一个有趣的灵魂,要是活在现实,那得是多少男孩子的青春和梦想啊!绿子和渡边彻之间的爱情又令多少人憧憬和向往!
我每每钦羡这对“奇葩”的爱情时,就对现实多加一分惆怅。当然现实可能也存在这种爱情,但是发生在我身上的机率就渺如沧海之一粟。
渡边彻和直子之间的爱情最是让人扼腕叹息。无论渡边彻怎么努力,直子最终还是走向了林深处,上吊自杀,给全书增添了悲凉的色彩。《挪威的森林》能如此出名,也许加分点就在于这桩悲剧。
理由四:书中对孤独的态度。
“哪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害怕失望罢了。”
坦白讲,我读到这句话时,心里咯噔了一下,仿若无形之中被某种东西击中一样。
确实,哪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害怕失望。所以为了避免或者减少失望,许多人不得不与孤独共生存。
但是村上春树的作品里提供了一种生活模式,一种生活态度:把玩孤独,把玩无奈。
也就是说,与其勉强通过与人交往,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来消灭孤独,化解无奈,莫如退回来把玩孤独,把玩无奈。
主人公渡边彻即如是,一个人去听课、记笔记、吃饭、看书;一个人一边读书,一边打工养活自己;一个人在许多平静的时刻听爵士乐,给某人写信;一个人隔三差五背起行囊,带着威士忌和书,沿着某条海岸线一路向前,在孤独的夜晚与孤独举杯共饮。
对他来说,孤独不过是收养的一只安安静静乖乖巧巧憩息在身边的被他命名为“海鸥”的猫罢了。
试问又有多少人能如他那般收养和喂食孤独?
理由五:村上春树本人。
正如一千个人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没准一千个人里也有一千个村上春树。
就我而言,村上春树就如渡边彻一样是个自律的人。这也有可能是作者自律所以才塑造出一个自律的角色,又或者说渡边彻这个角色就是村上本人的某些影子。不过这种猜想在书中的后记已经被村上否认。
我对自律的人总是发自内心的钦佩。一个人十年如一日的重复某种生活并能怡然自得,乐在其中,这怎么都比那些不甘平淡,总在折腾,却总不满意的人好很多吧?好太多了。
村上的自律,情趣,文风,想像力,对这个社会的态度,无一不是我喜欢和崇拜他的理由。
写在最后:
毕竟,荐书这种事情都太主观,每个人都有他自己喜欢或者讨厌的理由。
我只是简单分享一下我喜欢《挪威的森林》的理由,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找来看看,没准它能给予你和我不一样的惊喜。
没准呢,是吧?
最后,用永泽给渡边彻的一句忠告作为结尾:
“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干的勾当。”
ps:这部小说已经被拍成同名电影,封面图就是取自电影剧照,不过不太推荐去看,因为拍的不好,简直有辱原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