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公元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徐州琅琊阳都人,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临沂市)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诸葛亮幼年丧父,跟随叔父诸葛玄飘泊到荆州。叔父死后,诸葛亮“躬耕于南阳隆中”。之后被刘备请出,辅佐刘备建立蜀国政权。蜀国建立后,诸葛亮被封为丞相、武乡侯,对内安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对外联吴抗魏,为实现汉室复兴大志,多次带兵北伐中原,但最终没有成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享年53岁。蜀主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推崇其军事才能追封为武兴王。
诸葛亮代表作品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被称为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善治国,备受后世尊崇;在民间被推为“智慧化身”,尊之为“智圣”
诸葛亮一出山就干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帮刘备稳定蜀国。他身为赤壁之战时的优秀外交家。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他被深深感动,“乃许以驱驰”。“自古英雄出少年”,26岁的有志青年诸葛亮出山后面对的形势非常严峻,的确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他选择扶保的主公刘备,兵不满千,将不过关张。刚刚统一北方的曹操亲自率领16万大军紧紧追击刘备,妄图一举荡平江南之地。刘备想联合犹豫不决的孙权共同抗击曹操,可自身实力又不济。于是,刘备派遣诸葛亮乘坐一叶小舟,赴江东顺说孙权。诸葛亮舌战群儒,向孙权陈明时局,说曹军现在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已成强驽之末;并且曹军都是北方之人,不习水战;荆州的老百姓都是表面服从,统治基础尚不稳固。如果孙权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刘备协同作战,就一定能够击败曹军。最后终于说服孙权,在东吴大都督周瑜的指挥下,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诸葛亮也迈出了帮助刘备站稳脚跟的关键一步。
这诸葛亮真乃神人也。一出山就有如此大的动作。另外一首关于诸葛亮最棒的诗是杜甫他老人家写的: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