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篇读后感

一篇读后感

作者: hi土豆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9-02-28 15:22 被阅读1次

    新乡土文学发展的四点看法

    ——读安康日报《关于新乡土文学的思考》

             

    一篇读后感

         

            2019年1月25日,《安康日报.文化周末》发表了作家刘云题为《关于新乡土文学的思考》一文。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乡土文学的现状:一、改革开放以来乡村社会变迁的概况综述;二、与时代发展脱节——乡土文学发展之痛;三、乡土未沦陷,只是在转型——乡土文学崛起的时机和使命;四、新乡土——乡土文学新的生命力源泉。

            这四方面的论述,从改革开放以来,乡村社会、乡村经济、乡村伦理等诸多层面,将乡土文学的发展、演化、绽放、凋零的历史和现实投射到读者面前。同时提出,在“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城乡一体化到全面小康,从传统村落到新农村社区,从基础建设到全方位的文化复兴和营构”,以及由此引发的“新乡土人、新精神气象”大环境下,新乡土文学的发展契机和发展使命。

            作为一名读者,读了此文,我收获良多,也颇有感触;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此文无疑给我这样的初学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帮助我在文学的道路上健康成长。我对新乡土文学的写作参与进行了思考,总结如下几个方面:

    一、新乡土文学发展思路之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新乡土文学,要的是扎根乡土,感受乡土,书写乡土现实。新乡土文学的创作,重在写实,不能为文学而文学,不能为写作而写作。

            作者从文学观察角度指出,在当代中国,乡村文学领域和乡村社会现实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割裂。乡土文学不能反映乡土发展的现状,甚至有意忽略、逃避乡土现实,而与此同时,乡村社会本身一直经历着变迁。这不得不说是当今乡土文学发展的一大困惑。

            对这样淋漓的现实视而不见,将会“导致伪、假盛行,真实稀缺”;而一味地逃避现实,就会变成浪漫主义者或者新古典主义者;同时,面对现实而不能深入,产生的沦陷论、唱衰论在本质上都是虚无主义。这都是对读者的不负责任,更是对文学作品本身的不负责任。

            文学作品是对现实的艺术加工,离开了社会现实,离开了生活本身,文学就会变得空洞无物,成了无病呻吟。

            新乡土文学更强调写实,如果离开了新乡村社会的客观实在,转而去歌颂过去的“小农经济的温馨”也就不成其为新乡土文学了。乡土写作,要透过乡村社会的现象抓住本质,如果不能当现实主义的歌者,至少应该做一个现实主义者。

            这么说来,要明确一点,新乡土文学不是要否定历史,而是在承认现实的基础上反思历史。新乡土文学写作不应是“今天的你我还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而应该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文学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始终是与社会现实密切对应关联的。

    二、新乡土文学的发展思路之二,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

            乡土文学,重在参与,要想它发展壮大,就得走群众路线,就得密切联系群众。

            陕南有着题材丰富,风格多样的文化艺术形式,汉调二黄、花鼓戏、越调戏、陕南曲子、陕南道情等。这些民间艺术至今长盛不衰,究其原因是,其艺术形式简单,语言平实易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它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密切关联生活的内容,以“下里巴人”的亲和,深深渗透进乡村社会的角落。

            民歌戏曲等艺术形式能够找到它的着力点,找到它的村社存在与归宿,关键还在于走群众路线。在这点上,新乡土文学也可以借鉴。要提倡文化创新,积极探索乡土文学表达形式的多样化;降低参与门槛,提倡参与群体的多元化,从而获取更多的参与度与认知度,将有利于新乡土文学发展。

            密切联系群众,还应该表现在文学内容、文学记述对象上。新乡土文学,它的服务对象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新乡村人。故此,它的表述内容、内涵主旨,都应该是世俗化和大众化的。

            “伪乡土写作让我们充满的生硬感和不信任感比比皆是。总观当下的和过去的乡土写作......陷入一个误区:被安排的乡土,被指点的故事,被激扬的诗情。这种“三被式”现象......共同的致命处,仍然是忽略着乡土上人的心灵的巨变。”刘云先生如是说。

            “三被式”现象的悲哀就是,明明是在远离乡土,远离群众,还故作“乡土状”。不与土地同呼吸共命运,不去密切联系群众,不去深刻接触新时期的乡村社会、乡村人,就写不出真正意义上的新乡土作品,就只能是空中来空中去的“伪乡土”。而一些假乡土,伪乡土之所以有市场,甚至有的还大行其道,一方面反映了,乡土文学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它本身具有生命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新时期,广大群众对文学艺术的文化心里需求依然保持旺盛的增长态势。

            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大国,乡村常住人口占总人口数的四成多。把新乡村和新乡村人看成一个整体,以它为记述对象的新乡土文学,一定是客观的反映了整个正在变革中的乡村社会,反映了这个社会中角色行当各异的群体、个体的真实生活及其与时代相关性的文学。

            要看清楚,新乡村,不再是过去的“农村的鄙夷”;新乡村人,也不再是过去的“大老粗”;新乡村,正在崛起的路上。新乡土文学,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将大有可为。

    三、新乡土文学发展思路之三——紧跟时代的步伐。

            城市化浪潮下的乡土文学,确实正在甚至已经被边缘化,这是与乡村发展和时代发展脱节的社会现实紧密相关的。其实,城市化浪潮下的乡土文学发展现状,不能仅仅看成是一种痛。因为,这个现象也从反面说明了,在当今乡村振兴和科技发展的大环境下,乡土文学也迎来了良好的政策照应和外部条件。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乡村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纪元。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农村新社区建设、农村新民风建设。农村建设与复兴的经济建设运动,文化新风精神文明建设运动,这一切都指向乡村振兴。在这个乡村发展建设的大潮中,新乡土文学,它的生命力,它的前途和命运,毫无疑问将是巨量的。它不仅是一种源于几个亿人口生活现实的文学,它同时也是反映几亿人口精神面貌的载体。也就是说,毋庸置疑的,它有广阔的读者市场;同时,它也是建设精神文明的劳动实践。

            同时,从科技进步方面来看,当今社会,互联网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它带来了巨量信息流的同时,也为我们发展新乡土文学提供了良好机遇以及优质的载体媒介。

            科技改变生活,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新媒体、自媒体的合理科学运用,完全可以让作家或者文学爱好者做到名利双收,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可以利用科技,利用这个平台媒介,更好的激发新乡土文学创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就是说,完全可以把发展新乡土文学与互联网+相结合,把网络新媒体、自媒体技术,运用到发展新乡土文学的事业中来。

            在新的历史征程面前,新乡土文学,自觉不自觉的担负起了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正如文中所说:“......问题不在乡土,而在于文学的自觉。正如一个成功的作家,决定的意义并不完全在题材,而在于态度”。新乡土文学,建设乡土,发展乡土。文学爱好者、作家,应该持有一种时代使命感,应该带着任务紧迫感,带动和激发乡土振兴的“新动能”,为新乡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四、新乡土文学发展思路之四——反思与预防。

            有评论家批评某些文化娱乐形式,文化娱乐产品,低俗无底线,为了收视率、为了市场,节操掉了一地,为人所诟病和不齿。新乡土文学,应该引以为戒。

            就新乡土文学的语言表达这点来说,追求乡土文学的大众化、世俗化,并不是说要将它引向粗俗化、低俗化。这是发展新乡土文学应该提前预防的一种流弊。

            有的作者,为搏眼球而故作扭捏状,美其名曰,接地气,接近群众,贴近生活。笔者以为,这种观念,实质上是远离群众,远离生活。在他眼中,乡村还是落后的代称,因此他的乡土文化也难免粗俗。他的乡村观念,既不是来源于实地调查研究,也不是来自于科学结论,而是来自于主观臆想和故纸堆。岂不知,如今的乡村早已经发生了和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同时,他的这些看法、做法,实质上也是极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谁说乡土文学一定是要说些粗话,讲些荤段子才是乡土文学呢?难道说,没有了这些东西,就没了市场,就脱离群众了吗?

            在语言这点上,笔者以为,新乡土文学的关键,不仅是要有乡土味,更重要的是要有乡土内涵。路遥说,“像牛一样的劳动,像土地一样的奉献”。这种匍匐于土地的虔诚,这种深埋于乡土的信仰,照样产生了歌颂乡土,歌颂生命的不朽乐章!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新乡土文学也好,其他文学形式也罢,其语言表达也必将呈现出边缘化,多元化的特点,但他们有个共性,就是越来越走向文明和前进,而不是轻浮和倒退。

                    五,小结

            当今,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文化素养的提升,人民群众对文学、艺术的社会需求越来越高。新乡土文学的发展,只有走上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密切联系群众,紧跟时代的步伐的道路,才有发展前景,才有新的出路。

            新乡土文学要具备鲜明的时代特色,它不刻意取悦读者,它重在还原真实,呈现乡土风物人情。它有故乡的幽怨哀愁,有故乡的眷恋温柔;它有根植于土地的平凡普通,也有成长于土地的猎猎风骨;它还有泥土的腥味,有青草的鲜绿,有岩石的厚重,有遥望的守候。它既应该蕴含“阳春白雪”般的情怀,又必须是“下里巴人”般的接地气;它是新一代乡土人,在物质的世界里,寻找潜藏于内心深处的本真。

            总之,新乡土文学,是扎根乡土书写乡土,是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学。新乡土文学,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新乡土文学,应以记录新时代乡土生活,反映新时代乡土变迁为主题,突出新时代乡村社会风尚、政治生态、经济生活、思想观念与时代进步的关联性,从而服务于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篇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bwh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