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后,除了偶尔下厨,我很少接触火,哪怕需要点火的时候,也都是家人当先(如清明、冬至等每年烧纸钱的事儿)。
当然,我并不惧怕火,反而是妈有几次烧菜起火后表现出惊慌失措的样子时,我还挺平静的看她关上煤气,盖上锅盖,处理后续问题。
在前几次的职场生涯中,我也参加了消防演习,知道火灾的惨状,有一次还花钱买了灭火器回家,虽然等到过期了也没用过,还遭到家人地责备,但我仍觉得有备着的必要,就因为妈遇到着火情况会非常慌张,以防万一火势增强那后果就不好了。
也只有那么一次,我买回家后就交给了妈,并把学到的怎么用的知识告知,之后,我便再也没碰过,至今,该怎么用我早已忘记了。
平时,我还挺高估自己面对着火的态度,谁知最近还真遇上了一次,很显然,我照样没有那么淡定,而是惊慌失措了把,还愣了一会儿,由火势蔓延了下,方才想办法去灭。
起因是我独自在家中,想把之前点的外卖炸鸡给热一下当下午餐,谁知道懒得打开包装直接放进了微波炉。炸鸡的包装纸是锡纸型的,一经加热,很显然就烧了起来,还好我及时发现了,不然微波炉引起爆炸,那我将更无措。
我打开微波炉,拿起一旁硬纸壳把正在燃烧的包装扫了出来,谁知微波炉旁的凳子上都是易燃物,凳子也是木质的,火势显而易见地扩大了范围。
我愣愣地看着这一切,当我反应过来,却不知道该怎样灭火了,懊恼中我去厨房接水泼了过去,继而将凳子脱开,将小火苗处用脚踩去。
在这两波夹攻的情况下,逐渐扩大的火势终于被我灭了,看了看满地的水和已有火痕的椅子和桌布,我不禁懊恼万分,对自己的大意和突然短路的脑子拍了自己几下。
后续清扫中,我后知后觉感到左手手指有些灼热的痛,赶紧凉水冲一把,将烫伤膏擦上,然后清理烧后残留物,再拖地、整理,用剪刀剪去桌布被烧焦处,最后,看到了自己拖鞋底部的“轻伤”,因为是橡胶底,虽然我踩踏的速度很快,但燃烧物的残渣沾上鞋底,还是有一点点影响的,好在刷子及时刷掉了。
面对这次偶然的着火遭遇,我反思不已,是啊,当一件你觉得遇见后,自信地认为自己绝对能胸有成竹的处理的事,真实发生后,自己是那么的紧张无措,你就该好好思考下,那份盲目的自信是不是该存在着。
成人了,不像儿时那么幼稚了,能承担起很多责任了,其实,如果没有亲历一些事情,你都会觉得自己对常识、对生活已经了如指掌了,但事实上,你一旦亲历了,就会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
这次的事,倒不至于让我觉得有任何恐惧感,但慌张失措感是妥妥出现的,不能说我这样的现场反应是愚钝的表现,就如同妈的遭遇一样,只能说人对不经常经历的事情的应激反应很差。
就像日本因为地震、台风遭遇的情况多,居民早就形成了习惯性应激反应,慌张、无措感就少了很多。
这并不是说,我要锻炼自己生活中偶遭的事故,要加强自己的应激反应就去多实践,而是说我要摆脱自己那种对这些事的一种自信甚至是侥幸心理。像急救措施,至今看新闻里讲述关键点,我仍有种不屑一顾忽视的态度去面对,总觉得简单或是自己不会遇上这样心理建设一番。
事实上,生活中需要注意的方方面面很多,你不清楚地了解或者放任自己“随意”粗心,往往小事故就会酿成大事故。而最终,你本应拥有能力去解决的,却因为蒙圈忘记了早抛之脑后的常识点,其后果往往难以估量。
所以,这件事后,我开始关注生活常识的方方面面小知识点,不再因为事成人了,就带有莫名的自信感,有时候,那种自信会是种教训。
还有一点是很值得推崇的,那就是未雨绸缪这四个字,不要觉得没必要、也不要觉得太有必要,对于未来的生活,适当的做出适度的提前准备是利于自己更好生活的。
要想生活得更好,常识知识一定要经常反复回顾噢,一定会令你受益无穷的。学无止尽,不只在书本上,生活中也处处存在,哪怕最小的事情,不知道也绝对会难倒成人一片噢......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