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篇来自《光明日报》的资讯:数据调查显示,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年满18岁的成年人中,有63%的人一本书都没读过(包括纸本书和电子书)。百度了下其他各媒体的报道: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人均40本,俄罗斯的人均55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实在少得可怜。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太喜欢读书呢?
一、我们多数人读书的目的性太强:
如青少年、儿童读书,并不是以快乐为目的,而是为了赢取各类考试高分,为了不负众望,上好的学校,以后找好的工作。所以我们一直陷入了应试教育的误区。多数人是被迫的,压抑的。
而成年人读书的目的性也比较单一,要么考公务员,要么晋升,太功利化。所以当工作稳定下来,有了微小满足之后,便无再读书的欲望。
二、怀疑读书是否有用?
我们身边不乏有这么一小群人,他们从小接爱的教育层次不高,一直跟着父辈做些传统的生意,如今也混得小有成就。所以你会说:读书不一定是出路,爱拼才会赢!当然“成功者”不见得都是读书人,但读不读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究竟能够走多远。
三、很多人都说:我没有时间读书;
小学到高中,要应付考试,好不容易盼到大学,开始放松自己了,淡情说爱,每天握着手机,抖音上取悦自己;体力劳动者日复一日地辛苦干活,无暇顾及其他。脑力劳动者每天辗转于上班、下班和路上,忙得焦头烂额。宝妈为了孩子穿梭于各个大小补习班,偶尔有一点空闲,那还不是淘宝、天猫,微信朋友圈刷刷刷,哪还顾得课外阅读呀。
现在新媒体时代,卖书的人少了,去图书馆的人也少了,以前所谓的家庭书房,现在也仅仅是孩子写作业的地方了,很少再有成年人能安静地坐在书房认真的看一本书。因为大家都觉得有一部手机就够了。
【我在写作】你有多久没有好好读一本书了?
曾看到有一次,台湾天下出版社为了动员大众读书,发表了这样的一篇文章《我害怕阅读的人》,深刻地洞察和研究了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人最大的区别,他们是这样写的:”喜欢阅读的人在知识里遨游,能从食谱论及管理学,八卦周刊讲到社会趋势,甚至空中跃下的猫,都能让他们对建筑防振理论侃侃而谈。相较之下,我只是一台在MP3时代的录音机;过气,无法调整。” ……
句句戳心啊,想想我们生活中,有哪些时候是因为读书少,知识量不足,而遭人厌弃了呢?
《爆款文案》作者关健明老师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也深刻做出了总结:
忙着做生意时,免不了应酬和交际。饭桌上,总有一些博学的人侃侃而谈,谈到生意,他们能聊国际最新的创业理念,聊到茶杯,他们能说出茶叶的发展历史,他们总是充满魅力,主导话题,当然更容易赢得尊重和订单。
更多的人,因为知识量不足,尽管入席就坐,却毫无存在感,就像仆人陪公子读书。看到这段话,你是否会忽然想起:上次在某某餐厅和大佬们吃饭,自己很难插上话,脑袋里没有精彩观点可供表达,像是一个跑龙套的群众演员,傻傻地看着别人谈笑风生,合谋做事业,赚大钱呢?而自己却进展缓慢,一股渐愧、无奈、悔恨的情绪涌上心头——是要开始多读书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我们的孩子多读书,可以更丰富语言表达能力,更勤于思考,开阔视野,写作能力也会逐步提升。又如我们的宝妈们有的每天除了上班,回家还要浸泡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难免会多愁善感。有时候,想想同事说过的话和老板的脸色,想想婆婆的话里有话和孩子的成绩单,顿时乌云压顶,负能量上身,开始钻牛角尖,就容易失眠,失眠了更爱胡思乱想,往往恶性循环,陷入痛苦中。杨绛先生曾说:“你的问题,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母亲,但母亲的成长离不开书籍;多读书可以使我们的眼界更开阔;多读书可以使我们成为孩子的好老师和好朋友。在书中寻求理性、睿智、涵养与自信,更好地对待生活。
英国著名的戏剧家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如果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上没有阳光;智慧里如果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了翅膀。”
所以从现在开始,养成阅读的习惯,给自己增加营养,给生活添点阳光,带上我们的孩子,一起开始阅读吧!
【我在写作】你有多久没有好好读一本书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