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孝子赵奎兴万里寻亲记
西南丝绸之路早在汉时张骞就开僻了丝绸之路,到元朝统一西南,元朝设立了78个驿站。而西南丝绸之路有三条,全长6000多公里,一条起点于西安,另一条起点于成都,第三条是两条汇合后远达缅甸。我家咸丰年间谱牒记载,清初康熙盛世,赵鼎周携兄赵鼎汉弟赵鼎昌弟兄三人,效端木货殖,携万镒之资,数十万两银,商游滇省,贸易丝绸。以云南宣威土司安于藩做生意,以货兑银,拿土抵押,安氏破产,资产遂变为土地,拿不走搬不动,遂居于云南宣威北城门,抵押土地在今云南宣威海岱、田坝一带。
弟兄三人在宣威分手后,赵鼎昌贸易丝绸到云南昭通莲花池,赵鼎汉居于贵州贵阳青岩,另一种说法是贵州青山,赵鼎周在宣威北城门居住下来,三兄弟皆有后裔在西安府咸阳。由于山遥路远,无法还乡,时至中年,约于1677年赵鼎周续娶沾益杨氏土司白族之女为妻,遂有子三人,赵奎秀武庠、赵奎文文庠、赵奎先文庠。赵鼎周殁后葬于宣威北城门,建有专祠。杨氏老祖母殁后葬于卡基祖茔,八十年代由于城市扩建,墓茔迁于至卡基祖茔与杨氏祖母合葬卡基,并打碑立墓,原墓碑文革时被毁。
谱牒上还记载赵鼎周祖籍陕西西安府咸阳县北赵村又说伯赵村,原籍长子赵奎兴时至中年,见父外出经商年久未归,于是历经艰辛,排出万难,不辞劳苦,寻亲至云南宣威,父子兄弟终得以相见。
据云南宣威密德赵公鼎周祖支四世祖赵友忠咸丰年间所著谱牒记载。赵奎兴祖在原籍娶妻生子后,毅然辞别高堂妻儿,不辞劳苦,披星戴月,从祖籍地陕西西安府咸阳北村出发,寻找自己的父亲,不知历时多少寒暑?经历多少风霜雨雪?历经多少磨难,爬过多少山?淌过多少河?住过多少店?经过多少驿站?防过多少匪盗猛兽?风餐露宿,寻父寻亲之路是多么的坚韧?谱牒上虽短短几句记载,然却令人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赵奎兴祖终于排除万难,寻找到了自己的父亲,不知他们相见是白天还是黑夜,如此感人之事之景,谱牒亦无记载。只记有赵奎兴祖到宣威后本打算起程返回咸阳,携其老父幼弟一同前往,奈造化弄人,寻父之路艰辛,体弱患病,其父已年高,遂和幼弟赵奎先居住,只盼病好后,好起程回乡,哪防却病故而亡,埋骨异乡,葬于卡基祖茔。
唐时有唐僧从西安大慈恩寺西天取经,携唐王圣旨,带一班徒众前往印度。取得真经而回。明吴承恩据事据传著有《西游记》而传于世。而我赵奎兴祖人万里寻父,只身一人,沿西南丝绸之路,如此远的距离,克服的困难,历经的磨难。今想来并不比唐僧取经经历的少。可称千古孝子也!
清初康熙年间赵公鼎周后裔,仰杨氏祖母之贤,寻得灵山福地,后裔分布云贵两省,历经三百多年,鼎周支开枝散叶,立足滇宣,早已成名门望族。历经清、民国、共和三朝,历朝都不乏文才武将,商贾巨富。方圆百里,名甲一方。年前去祖籍地迤其摩、密德等地,走亲访友,去祖墓地谒拜。晚至亲戚家,亲戚家有友人来聚,问之哪里人氏?告之。亲戚友人曰:我家这里,有钱做官的都是你家赵家。我谦虚的说:山山有俊鸟,处处有能人。但听之心里还是欢喜和自豪的。
常阅史书方志,感悟矣:大凡高门大户,名门世家,必有良好家传家风,家族众人齐心合力,凝聚强者,必兴旺发达,蒸蒸日上,代有贤德贤能之人。若说孝子,赵奎兴祖万里寻父,可为贤孝之表也。
故而记之,以彰其德!
勿忘初心,以振家声!
前年和去年,我曾两次去云南大学文学院遇在云大任教的赵永忠叔叔,与之交谈我支谱牒,我想引我支谱牒为证,研究清时西南丝绸之路,结合当今一带一路之国策,是较有意义的。仅作抛砖引玉,望有贤慈来者,加以研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