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LACMA)
非常喜欢。展品跨度从公元前到现当代艺术,感觉是getty和the broad的集大成者。艺术家的敏感与锐利、隐忍与疯狂、自由与自我、与时代相辅相成,都在这里了。
***Annenberg是大金主!骄傲一波!
1. Unexpected Lights - Young-Il Ahn
韩国艺术家的作品。被展名吸引,其创作灵感十分有趣:曾经坐小船在太平洋santa monica海滩迷失于浓浓的海雾中,忽如一夜风来,大雾散开,映入眼帘的是无边无际的海平面。艺术家的故事。

远看是一片色彩鲜明的幕布,近看是一片马赛克式的方格矩阵;再近看,大片大片的色彩其实并不是连续的:不仅冒着细小的撞色块,还有随意翻起的马赛克,露出画布上层还带着毛边的黑色小角。
色彩、光线、纹理所组合而成的,安静的,荡漾的,未知的,令人惶恐也令人惊喜的,海洋。
2. Sarah Charlesworth: Doubleworld
原本以为是以任意两种颜色为主题的作品集而兴趣贫贫,幸得在等小伙伴回来的无聊之际去转了一圈。很酷的展览,缘于摄影而胜于摄影,简约而不简单。Doubleworld可不仅仅是指颜色了,而是指艺术与现实的二元统一关系。
最喜欢的是各种姿势的人物投影轮廓,像小相框一样挂了满满一墙。摄影者,跪地的人,跳探戈的情侣。
还有一组硕大的色板,单调而艳丽的色彩中央,突出的是什么奇诡的存在?其中我的最爱是第一张,血红色调,中央那绝美的人物像是日本的艺妓;而这幅作品的真实原型是一位男演员。
还有一个十分喜欢的系列。Unidentidied man, Unidentified location。浩瀚的城市上空,一个人影倏地下坠。罩着灰暗的滤镜。
小伙伴最喜欢的是青色与白色世界中,一只银碗。

3. 各种untitled
无,即是所有。佚名的文学作品数不尽数,给你共同创作的自由。
最喜欢一把与人等高、立在墙角的牛角梳。每个人心底的童年记忆都是庞大而绵长的,铺满了一生。

4. Shakespeare
将莎士比亚的作品绘成一幅幅图画的系列作品。被奥菲利亚和lady麦克白所震撼。奥菲利亚在阳光照耀下的半荒森林里徘徊。麦克白的世界里只有ta自己。两人都将头昂向身后,看不见表情,却能感到不同的情绪。
与之相对的是仲夏夜之梦,把整个郁郁松松的森林都画在了背景里,反而淡化了人物。与作品的整体性与氛围性一致,但我果然还是更喜欢人物画嘛:)
5. Reynard the Fox
欧洲中世纪传说,战争背景下拟人化动物的故事,主角是一只狐狸。将狐狸与enemy对立的概念比较有趣,我可以匍匐在地假装臣服,也可以疯狂地咬向你。


6. Picasso
因为战争或生活或女人本身,毕加索画笔下的女人,安静却灰暗,华丽而双面。最喜欢的Man and Woman,我感到心灵的刺痛。从画边走开的两个外国男孩子说着,"It's brilliant."

7. Giacometti
一个词形容是极致,再多一个是偏执。对世界极致的洞察,经过极致的扭曲,以极致的材料和纹理跃然人世间。最喜欢the cage,是以第一、第二、第三者的集合视角,对观察者(perceiver)和被观察者(perceived)的描绘。



8. The Jewel - Jay DeFeo
第一眼看到就被深深吸引。猜猜这是画还是雕塑?

红色、褐色、白色,无数尖刃将画布狠狠划开,交汇于中心。中心处的颜料厚得分不清这究竟是油画还是雕塑。几乎永远有摸一摸的冲动的我,心中全然是敬意。旁边的老大爷也在一旁凝视许久,还问了我什么。我忍不住向他感慨。应该找他要一下我和画的合影的!:(
以为画名会是某种武器,没想到是jewel。印象深刻。
同展区前几张画作都是画相对于名字抽象,比如Hofmann的这幅,并找不到flight在哪里,就是夺目的色彩碰撞,和平地而起的立体感。

9. Photos of a college
十几宫格中每一格都记录了一所山上学校的故事,穿着运动服跑步的学生等等。黑白记忆,可惜没有记清名字,也没能找到照片:(
10. Chinese Snuff Bottles from Southern Californian Collectors
词汇匮乏想不起snuff bottle含义的我,被这琳琅满目的鼻烟壶所震撼。小巧精致,色彩玲珑,光泽温润,成排成阵地摆在橱中,很是壮观。如果知道那是什么意思,震撼度可能反而要减半了:) 不过这么多鼻烟壶被南加州人拾起,有点尴尬。

11. The Fox(期刊名待考证)
展出中比较特别的一小块,由艺术家因不满于现实的不器而独立创办的期刊。前后只出过三期,然而却拥有十分完整的开篇与结束。倔强而优雅地向世界问好,然后倔强而优雅地告别。
12. The Magdalen with the Smoking Flame - Georges de la Tour
满满一展区的作品中,第一个抓住我眼球的就是它。直到出了馆才发现是lacma划重点的作品。渐变的蜡烛光,magdalen的虚无面孔,她手下乍然出现的骷髅头骨。Welcome to Magdalen's contemplative world.

9. Miracle Mile
色彩与形状的联姻。第一眼看令人惊喜,实则只可远观不可近玩……我看到的只是另一处馆里很小的一部分,并非如图。这次没有机会到Broad Contemporary Art Museum (BCAM),留下次再说:)
我喜欢的是miracle mile这个名字。据说lacma所在的区域,因充斥了各种博物展览而曰作“奇迹一英里”。嗯,还是押头韵的英语原文更有味道。

延续着世代兴衰荣辱、战争与和平所绘下的奇迹,想必也是奇迹开始的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