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住就是本事》
冯仑
31个笔记
第4章 用增长思维实现永续经营
>> 第4章
用增长思维实现永续经营
>> 25 少做决策才是上策
>> 第一句话,当很多事情诱惑你的时候,一定要提醒自己减少决策。
第二句话,市场的鼻子很长,我们应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用心倾听,朝相反方向做,为人所不为,也用时间来证明你。
>> 朝相反方向做,同时减少决策坚持下去,最终一定能够成功,这就是老先生告诉我的成功之道。
>> 26 利润之后的利润,成本之前的成本
>> 即使跟领导一起吃了饭又喝了酒,回来他可能还是会琢磨到底有什么道道。中间这点差距,就是看透和看不透的差距。看透,就是永远能看到事物的背面和另一面;看见,只是看到表面的事情。
>> 这个算账方法,就是不要把瞬间的得失绝对化。多那么点,少那么点,都可以。这样的话,大家都觉得跟我做生意很舒服。
>> 我们注重的是交易的频次、交易的感觉,是交易的绝对利润。这次可能差一点,差得也不多,但是多交易一次不就都回来了吗?这就叫作利润之后的利润。
>> 27 企业要像军队,用小成本完成大任务
>> 传统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羊群式的组织。采用这种组织形式,初期容易把规模做大,但内部结构脆弱,一旦遇到增长瓶颈就很麻烦,属于大而不强的类型。
第二类是树冠型组织。过去不少家族企业喜欢采用这种组织形式,把管理的幅度尽可能缩小,让自己家族的人牢牢掌控着企业。这种组织形式的好处就在于对企业的掌控力很大,不好的地方在于过于封闭,依靠家族人才的培养,总是有局限性。
第三类是织物式组织。织物就是做衣服的布料,不管怎么延伸,花纹都不变。这就是工业化、标准化带来的好处。但是这种连锁店式组织的扩张也遇上了线上购物的挑战,怎么解决标准化背后的供应链和成本问题,是织物式组织必须考虑的。
>> 28 经济形势低迷,如何逆势进阶
>> 因为从做生意的角度来说,收手就意味着降低利润,要亏本,要斩仓,要停下来。所以有时候人是不忍的,这个不忍,内在的冲动,其实就是贪婪。
>> 对于喝酒的人而言,也就是对于企业来说,第一种也是最常见的喝大了的原因,就是不断地自我放纵。
>> 第二种情况,喝酒的倒不疯也不兴奋,也没有那么狂,但是酒没有找对,喝了假酒。
>> 第三种情况就是被周围的人激的。有人来劝酒,有人来灌酒,结果把你逗起来以后,这些人就走了,然后你自己跌落到椅子下面,成为一个迷醉者、一个迷失者。
>> 如何平衡这个度,对政府来说,需要智慧,需要客观,需要理性,需要有预见性。
>> 29 裁人还是被裁,都是新的机会
>> 公司其实更需要反复检讨的是内部问题,包括自己的企业定位、战略、价值观、业务模式等等。
>> 从企业来看,作为一个领导人,应该按照这样的顺序:先裁自己的脑瓜,再裁低效资产,再裁错误的产品,再裁错误的商业模式,最后裁人。这样才能救活自己。
>> 公司裁减了人员,改变了业务方向,调整了商业模式,自己和这种调整发生了摩擦,离开只说明不适合,并不代表能力被否定,也不意味着自己就没有价值。这么想,你就有了出路。
>> 30 做生意得有保险意识
>> 每做一个项目、每做一件事情,都要去评估,然后尽可能地控制风险。覆盖不了的地方,可以借助商业保险,这也是做生意、做企业必须有的风险意识和自觉。
>> 31 家族企业的财富传承
>> 第一,让家族赚钱的速度始终快过花钱的速度,避免坐吃山空;第二,保证每一次财富传承都能够平稳过渡,避免在财富继承的时候出现大的争端或者官司,从而越分越小。
>> 32 “商二代”“富二代”如何接班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没有付出过努力,是没办法真正握紧父母传下来的财富的,这是“商二代”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 33 企业的失败与救赎
>> 更要想一想如果自己的企业破产了,你该怎么给它办“丧事”,怎么从失败中走出来,开始下一次创业。
>> 我发现,企业最终偏离成功走向失败,大体有三种原因:第一种是死于政商关系,第二种死于乱集资,第三种才是死于正常的商业竞争。
>> 第三种原因,就是我们说的正常的商业竞争。经过这么多年的市场建设和市场规则的形成,很多企业直接面对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部分企业进入竞争激烈的领域。
>> 其实最需要面对的就是剩余资产和债务问题,要把它们处理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