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体制就是一堵墙,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体制人的生活故事。
有个学弟,在学校的时候认识的。第一次相识是在一次放寒假时一起去上海电子厂打工的火车上,又是老乡,还有很多相似的背景,贫穷农民的后代,更有相同的志向,好不容易从山沟沟里出来,肯定是祖坟冒青烟了,所以一定要出人头地。于是乎相聊甚欢,后来也经常联系。
16年学弟毕业了,在家里人的建议下想找个稳定的工作,事如所愿,经过多次努力奋战,终于成为了一个非老家的小县城体制内的一员小罗罗。
工作了两年,学弟打电话找我诉苦。其实本质都是缺钱惹的事。
关于工作。
因为是单位里少有的年轻人,所以单位所有的活都是他的活。年轻的领导看到单位有个更年轻的干活人,似乎看到了搞政绩的希望,多年来都没有完成的任务竟然一年就完成了。学弟刚开始干活还是相当勤快的,因为领导给画的饼特别大,时不时就把他叫到办公室好生夸奖一番,爱慕虚荣的学弟觉得不好好干活就对不起领导的厚爱,于是加班是常事,忙得连对象都没时间找。有人说体制内为啥总有那么多干不完的活,是因为有好多人不干活。
关于对象
经过上百次被人挑选的过程,终于遇到一个就看上学弟这个人的人。其他人要么一打听学弟家里情况就没下文,要么一问没有买房就说再考虑考虑。其实我觉得学弟还算不错,个子有一米七五,体重偏瘦,说是从小就没有吃饱过饭导致的,长得不丑就是黑了点,从小一回家就去地里干活,没有不黑的。家里兄弟四个,这个是找对象最大的问题,一般人遇到都敬而远之。
对象找下了,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愁坏了学弟。对于女孩来说都无所谓,就是过不了女方父母这一关,要求十三万的彩礼,一套房子,这是基本要求。可是对于家里负债累累的学弟来说谈何容易。所以恋爱谈了好久,就是没钱结婚。
关于生活。
学弟转正后每月到手的钱也就三千左右。至于外界所传的隐形福利,学弟从来没见过。
再看看他一个月所需要的花销。一个月房租400,找的最便宜的廉租房。生活费中午单位有一顿饭,仅需要6元,晚饭出去随便吃点也得十来块钱,年轻人是不需要吃早饭的。吃饭一个月480元。再加上平时买水果零食200元,总共680元。衣服可以说只有两套,冬天一套,夏天一套,平均一个月200元。交通费,手机费,有事了出门打个车,回老家坐车,一个月200元。再有就是上学的贷款,一年需要还款4000元。这个都是一个普通年轻人的最低刚需了吧,总计25520元,再加上生活用品,吃药打针的钱,怎么也到了3万元了吧。一年下来能结余多少钱呢?
领导给画的饼再大,可总不能顶饭吃。想在工作之余搞兼职,可是都是画了押的,不能兼职赚钱,免费的兼职倒是可以。
关于自己
工作两年来,除了学会了听领导话,其他的技能收效甚微。再和自己一同毕业去大城市打拼的人一比,简直天壤之别。往前看,一眼看到了头,往后看,压力山大,不知所措。想着离开体制走出去,可又没有离开的勇气。每天都在上进与安逸中挣扎,有时感觉自己是不是有了心里疾病。
这只是一个普通人中的一员,或许也是好多人的缩影。每个行业的光鲜亮丽都是相似的,每个行业的艰难与困惑都是不同的。我们每个年代的人也都有每个年代的不同焦虑,50后面对的是生死焦虑,60后面对退休焦虑,70后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焦虑,80后面对工作晋升焦虑,90后面对生活焦虑。我们目前有好多贩卖焦虑的人,他们给你说狼来了,却不给你枪。他们告你得病了却不给你药,他们预报明天有雨,却不给告你哪里有伞。无论何时,我们都不缺成功的案例,所有这些成功的经验对于模仿的任何人来说都不适用,我们唯一需要做的是去创造也属于自己的那把枪,药和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