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以往读书习惯,先纵观目录,然后了解全书结构。《论语别裁》是南怀瑾先生在70年代中期关于论语的讲座记录,语言通俗易懂,妙趣横生,但也经常“离题万里”,讲述论语之外的故事道理,这也是他自述为书定名“别裁”的原因之一。 在先生看来,论语20篇本身具有完整的系统,每篇都是完整文章,不可以圈断,且篇篇都高潮起伏,一点也不呆板。“学而、为政、八佾、里仁”是最重要的四篇,包含了论语最核心的观念:什么叫学问—不是知识,不是文字,是拿人生修养来体验,随时随地学习;怎样为政--学问的外用,为人谋忠,与朋友交信,笃行不倦;礼的核心是什么--文化的精神,克己复礼,对自己有要求,做事有要求;仁是什么—勉强可说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温情。论语的话有些讲仁的“相”,有些讲仁的“用”,只有“吾道一以贯之”是仁的“体”,但不可言传。而其余16篇,则是用故事和对话式的讨论来印证或注解这四章,这为我们读论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阅读骨架。
每个学者眼中的孔子都不一样:易中天讲孔子,称孔子是头号教书匠,而《论语别裁》为我们描述了一个人性化的孔子,一位行走在乱世间的教书人。他与当权者的交往与交锋,他与学生之间的教学相长和嬉笑嗔骂,他在生活里的衣食住行,他对时人的评价和对时事的判断,他对从事事业的看法和面对选择时的坚定。就像生活在你身边的人,充满亲切感,不是那么地至圣先师。读第一篇《学而》中对“有朋自远方来”的解读,便会会心一笑,与我心有戚戚焉的感觉油然而生,这是多么难得的阅读体验。 据说,《论语别裁》用轻松明了的方式来解释论语,是南怀瑾先生刻意为之,这背后隐含了他对“五四”以来打到孔家店的反思和对复兴传统文化的良苦用心。 他在后记里说:“孔家店开得太久了,经过二千多年的陈腐烂败,许多好东西都被前古的店员们弄得霉烂不堪,还要硬说他是好东西,这是不合理的事情”,指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原因是唐宋以来,特别是明以后科举只唯朱熹解释为准导致儒学被教条化、禁锢化,最终“霉烂不堪”。但他认为,论语的价值,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对它的原本文意,只要不加曲解,始终具有不可毁的不朽价值。在孔子的时代,儒学相对来说在强调“可用”的阶段,还没有系统理论化,追求创建仁义礼治的社会,是纯朴鲜活的。为此,他摆脱两千余年章句训诂的范围,把唐宋以后的注解推开,采用经史合参的方式,以《论语》与《春秋》相融,凭借自己多年对儒道释的研究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尽量还原论语原意,让我们看到“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社会的紊乱面目,看见孔子确立开创教化的历史文化思想精神”。
读《论语别裁》的过程,是愉快和兴奋的,觉得趣味盎然,处处人生哲理。而大量历史故事的引述阐发,又促使自己将章句背后的故事和人物对应推理,体会其涵义和道理,进一步端正做事先之、劳之、不倦的态度,确立多闻阙疑、慎行其余的行动准则,追求学而时习、乐而忘忧的精神境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