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心飞翔读书
中国古代文学史(北宋文学)│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北宋文学)│读书笔记

作者: 南英子 | 来源:发表于2019-03-29 19:40 被阅读18次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找借口可以说太忙了,距离上次看《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已经太长时间了!实际上,是因需要查阅字典,搜索资料,耗时太多。

    北宋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不仅确立了古文在散文领域的正宗地位,而且影响到诗歌创作,作诗也讲究“气格”,产生“以文为诗”的现象。所以人们又习惯于将发生于北宋中叶的这场文学变革称为诗文革新运动。

    第五编  宋代文学

    1、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2、“西昆”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3、代表作家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昆体功夫是西昆体在艺术上的表现:

    1、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作家在艺术上讲究藻饰、多用故事。

     2、作诗注意修辞,重格律和借代,颇具李商隐的“沉愽绝丽”之风。

    3、大量用典

    王安石的“王荆公体”诗有何特点:

    1.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中的“奇崛”,似瘦劲刚健为特征,是王安石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但进入老年后,却视奇崛为平常了。即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被称为“半山诗”。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諚为《半山集》亦称“半山诗”,主要体裁是绝句。

    2.“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特点是重炼意,如《登飞来峰》通过写登临山塔远眺,反映出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险的胸襟气魄。又重修辞,如《泊船瓜州》,还有用事、造语、炼字等。主要载体是其晚年雅丽精绝的绝句。“王荆公体”的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为江西派的先驱。

    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

    宋代古文家苏轼各体散文众多,大致可分为议论文、记叙文和小品文等,这些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宋代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和完全胜利。

    1、议论文,以政论、史论为突出。他的议论文多雄辩滔滔气势纵横,议论与文采交融,感情与理智并注,语言明快畅达,长于形象的说理,颇具文学价值。

    2、记叙文包括碑传文、记体文及文赋等,而以其中的山水游记和亭台楼阁记为代表。凭借议论为文章辟出新的境界,善于表现对自然景物的赏会与人生哲理领悟之间的融合。

    苏轼诗歌的内容:

    按题材内容,苏诗大体可分为:

    1、社会政事诗:反映民生疾苦和时政得失的诗篇,如《荔枝叹》。

    2、山水景物诗:将人生感悟融入山水写景中的抒怀遣兴之作。

    3、和陶诗:寄情山水,以自适为趣的意味更浓,如《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平浅而有深味,在艺术上把握了陶诗豪华落尽见真淳的特色,能够将亲身经历的生活场景予以真切、平淡自然的描写,达到了“神似”陶诗的地步。

    4、题画诗:把画景转化为诗境,善于写出画面的动态,并就画意进行艺术联想,揭示画外之韵味,如《惠崇春江小景》。

    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1、“以文为诗”是苏诗的显著特色之一,多用散文的句法而以气格贯穿,如《石鼓歌》。“以文为诗”实际上靠以才气为诗而获得成功。

    2、丰富的比喻,也称“博喻”,如《百步洪》。

    3、敏锐细致的观察力与出色的文字表现力,平凡事物,一经其手写出,给人以触处生春之感,如《汲江煎茶》。

    4、以才学为诗,体现为好议论、善于使事用典。有意识地以议论入诗,将对事物的形象感受与哲理思考结合起来。如《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苏诗兼备各体而以七言为擅长,而且风格多样,七绝清丽精美,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苏诗的基本风格有二:一刚健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加平淡的清旷闲逸。高风绝尘才是其诗风的主导倾向,即一种超越世俗的审美境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

    黄庭坚“山谷体”的艺术特点:

    黄庭坚的山谷体诗歌是元佑时期宋诗发展到高峰期的产物,严羽在《沧浪诗话》将黄庭坚的诗列为“山谷体”,其主要艺术特点有:

    1、喜欢用拗句,所谓“拗句”,主要是将律诗中的句式和平仄加以改变,有意造成一种打破平衡和谐的效果,给人以奇峭倔强的感觉。这种刻意求奇而造拗句、作硬语的做法,是形成山谷体生新瘦硬风格的重要因素。

    2、“用典”也是山谷体求创新的重要方面,是“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落实于具体的诗歌创作。所谓“夺胎换骨”,是“点铁成金”的具体化,是一种使古人的意象和用语产生质的变化、化平凡为奇趣的语言炼金术。

    秦观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北宋中叶的秦观善于抒情的哀婉词作,是婉约词的代表。他的婉约词的主要艺术特色有:

    1、灵心善感而寄情深微,如《浣溪沙》以寻常之语,状寻常之事,寄情幽远。

    2、有句皆隽、无字不雅,如《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景中寓情,情中有景。

    “易安体”的艺术特点:

    宋室南渡后的女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强调“词别是一家”,创立独具一格的“易安体”。“易安体”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当时广为流行。

    主要艺术特色有:

    1、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以寻常语度入音律是易安体最突出的特点,所作词无一字不协律,而且能“化俗为雅”。如《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能够把浅俗的文字,组成极清新鲜丽的词句,以寻常语创造了不寻常的意境。“易安体”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善用浅俗语,明白如话而清新工巧。

    2、“易安体”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同时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如《春晚》“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的后期词,多这种愁苦之作,情调入于凄壮悲伤一途,发展了传统的婉约词。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相融合,是“易安体”的特殊格调,令人凄怆欲绝。

    3、“易安体”倜傥有丈夫气,如《渔家傲》。“易安体”不同于一般婉约词的地方,是温婉中透出刚健、洒脱。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文学史(北宋文学)│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cpq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