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同心,摸爬滚打
只有我们两个人,商量着做内容、宣传,艰难地前行。很多时候都累得头晕眼花、死去活来,但开始一年,我们都处于创业的新鲜感、兴奋感中,虽然还赚不到钱,但还是很高兴。为了打开市场,我们依然坚持不过退款的做法。第一年的正式培训结束之后,因为很多人冲着不过退款而报名,所以不认真听课、复习,所以整体通过率并不高,于是我们基本没赚到钱。但是我们确实是非常认真地准备了课程,所以学生们大都觉得课程质量很好,于是我们获得了一定的口碑。第二年,我们更加熟悉课程内容,宣传能力也更强,于是招到了更多学生,终于有了几十万元的利润。
分工协作,偶有矛盾
因为我们两个人特别熟悉,再加上只有两个人,也就没有进行多么正式的分工,只是大致上做了划分。他主要负责宣传,我主要负责内容制作,必要时相互替代。但渐渐地也有了一些问题:比如相互不能说服对方,很多时候干脆各行其是;比如因为太熟悉了,很多时候出现了问题双方都不好意思提出来;比如我们两个人的能力过于重合,两个人商量了半天的想法,却发现两个人都不会写代码,实现不了。
这时,我心中的一个想法慢慢清晰:这个项目我不会长期地做下去,首先还是兴趣的问题,兽医专业我本身就毫无兴趣,只是因为觉得这个考试培训对我们来说很容易做到、做好,当时我又没有别的想法,于是就这么做下来了。
互联网,李笑来,学编程
但就在这两年里,我接触了罗振宇老师的《逻辑思维》,这又重新唤起了我以前读的《失控》等书籍。后来又报名了混沌研习社的课程,听到那些优秀创业者的精彩演讲更加热血沸腾。再加上创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大热,我慢慢觉得自己必须要投身到这个大潮当中,可问题时我怎么才能进入呢?
我没有专业背景,之前的销售工作也很失败,创业做兽医考试培训虽然也算有点成绩,但这毕竟和互联网行业差别比较大,算不上是有什么行业或职业经验。2015年罗胖举行了《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于是我接触到了另一位老师——李笑来。因为还在创业、讲课,所以我的时间也很紧张。只能用零碎的时间看看学习学习再学习的公众号,但慢慢地、渐渐地我觉得自己发现了一个宝藏。准确地说不只是宝藏,而是找到了答案。于是我认真阅读了《把时间当做朋友》《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阅读了几乎所有笑来老师的文章。茅塞顿开,对很多问题能思考地更加清晰,思考的情绪也带来了行动的勇气。之后又接触到了笑来老师的《人人都是工程师》,先是惊讶地,而后是惊喜的、兴奋地知道只要我愿意努力,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学会编程。这时我们2016年的考试培训已经接近尾声,业绩也还不错,于是我开始准备买MAC学编程。因为我们两个人都不懂编程,很多好的想法无法实现,又因为资金不足、现有的业务市场也有限,所以我们不可能雇佣一个成熟的工程师。当时我们因为靠近学校,所以一些开发工作都是到学校临时请一些学生做开发,这样费用比较低,大体上也能解决问题。而我的想法是如果我学会了编程,会对我们的业务有很大提升,并且这样也能解决我们两个人的能力过于重复的问题。
分赃不均,兄弟反目
但就在这时,又发生了一件让我人生转向的事。因为我们关系太好,所以对于公司的利益分配问题我们一开始并没有明确,我当时觉得关系这么好应该怎么都好说,一开始就提钱也不好意思。再加上一开始大家并不确定能做到怎么样,所以两个人都没有太在意这件事,至少我是这么想的。但到了现在,已经两年了,公司也有了一些利润,有必要明确利益分配了。于是,我开玩笑似的问题,准备给我多少股份,他回答说:“20%左右吧,怎么样?”我当时心里是拔凉拔凉的,觉得没有商量的余地了,但又因为太熟悉,再加上2016年的培训还没结束,只好应承着说:“可以。”
但就在那一刻,我已经做出了决定,我不干了。于是在培训结束之后,我提出不干了。它似乎毫不惊讶,立即答应了,可能也是从一些细节上他已经预感到了这一点。之后我们争吵了一次,他的理由是一开始的本金都是他投入的,所以给我20%已经很多了。但从我的角度我也觉得这很不公平。因为一开始他邀请我创业的时候,他有十几万,我手上只有不到三万,我也只是提了一句说“钱都是你出,不太好吧?”他的回答是“没关系”。从此我们再也没提过这件事。他的理解是既然钱大部分是我出的,那就按出钱的比例分配利益;而我的想法是,我手上没有那么多钱,一开始的成本是你出的,那一旦等到有了利润,你可以三倍五倍的收回成本,但是整个公司的利益按此分配我肯定不同意。但是我们双方共同铸成的错误是这件事一开始就应该说清楚。
由于从长期来看我不会一直做兽医相关的事情,又加上利益分配上产生了巨大矛盾,从长计议,我决定立即退出。
总结:
- 亲兄弟,明算账。我是最近才了解到,很多优秀的创业公司都是因为合伙人都是好朋友,所以一开始大家都不好意思提利益分配的事,结果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因为利益分配产生矛盾,给公司和每个人都造成了巨大损失。所以,无论你们的关系多么好,都要把感情和利益区分开。从一开始就要明确利益分配,否则很可能既伤事业又伤和气。这其中其实还有一个心理机制在放大这个矛盾,即一个团队中的所有人都认为自己的贡献很大,每个人对自己的贡献的估计都比自己实际作出的贡献要大得多。这并不是因为大家都是坏人,而是因为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做了什么,但并不完全清楚其他人做了什么贡献。
- 寻找有互补优势的合伙人。之所以大家要组成一个团队,就是因为能做一个人做不了的事。尤其是创始合伙人,大家能力互补特别重要,每个人擅长不同的方面,才能产生化合效应。
- 沟通能力很重要。绝大部分人,包括我自己,其实连基本的沟通能力都不具备。读了《把时间当做朋友》我也才更深刻地确认了这一点。而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沟通能力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要系统深入地学好沟通能力,才能更好地与他人协作。
一刻都耽误不得
经过八年的摸索、摸爬滚打、横冲,我才终于想清楚了自己要做什么。我要做出一家像苹果、Google、亚马逊、华为、腾讯、阿里那样伟大的科技公司。
我也终于想到了能投身其中的初步、大概路径,学会编程、英语、写作、演讲、独立思考,学会颠覆式创新、领导梯队、、、、、、、
从程序员开始,然后是产品经理,然后寻找机会创业。
现在的我,平生从未目标如此清晰,从未如此有勇气。
现在的我,一刻也耽误不得!马不停蹄,一往无前,有进无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