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在1997年11月发布了第一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当时中国共有上网计算机29.9万台,上网用户数62万,网站约1500个;截止2017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是7.7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5.8%。手机网民数量已经达到了7.53亿。人均周上网时长27小时。大部分网民会使用即时通讯、搜索引擎、网络新闻、视频、音乐、支付、购物、游戏、文学、邮件、理财炒股、社交、地图、定外卖、约车、直播、共享单车、在线教育等;
20年来,中国互联网发展主题从数量向质量切换,显现出互联网在经济社会中地位的提升,与传统经济结合紧密,各类互联网应用对网民生活形态影响加深等特点。
在这些深刻变化的背后,既有着技术的创新驱,也有需求的推动。
技术和需求双轮驱动,使得中国互联网在商业模式、创新文化乃至整个互联网文化中具备了独有的特色。
1.互联网商业的核心是用户,用户产生需求,驱动技术发展
门户网站模式、电子商务平台模式都是互联网早起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如今在所谓的中国互联网三巨头:百度、阿里巴巴、腾讯;阿里巴巴更像网上大卖场、其依托的主要是电子商务模式。
2005年中国网民数量首次超过1亿;2008年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首次越居世界第一。2006年,360开创杀毒软件免费模式,短时间内成就了其安全领域的市场地位。
2.注重用户体验,满足中国网民独特需求,微创新逐渐代替山寨
在相当长时间内,中国互联网里“山寨”这个词一直存在,是一种耻辱式的存在。也是一条企业发展的必有之路,模仿已成型乃至成功的互联网产品,创意和成本都是很低的。
几乎所有重要的国内互联网应用,都发自国外尤其以硅谷为想挣的美国互联网;从最初的邮件、网页,到之后的商业应用,搜索银行、博客、即时通讯软件,再到社交网站、微博、手机应用APP和应用商店等,都能在国外找到原型;
2011年腾讯推出微信,这款植根于只能终端的及时通讯工具,短时间内注册用户就突破亿级,逐渐以微创新代替了山寨。更加主动用户体验,符合中国网民的行为特点和文化特色。
互联网思维9大模式3.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运作模式和思维搅动线上线下融合与竞争
目前互联网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同时线上线下融合与竞争趋势更加明显。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商业层面,互联网都在走向开放。认为能够解释互联网运营模式或是商业规律的互联网思维一词,去年以来成为时髦的商业概念。
从互联网行业中提炼出来的互联网思维,也逐渐向传统行业扑来,使互联网行业和传统行业出现交融和竞争的关系。对于以“ 用户为核心、互联网为渠道”为特征的互联网思维,互联网企业领悟迅速,向线下传统行业拓展的动作更快。(其实在我看来,用户为核心是商业的本质,价值交换是商品经济交易的核心,从20世纪90年代到今天,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国人民以不再满足解决温饱问题,而是希望享受高品质生活,互联网推出的用户思维,其本质就是满足用户现阶段的消费需求,是符合时代潮流的。)阿里巴巴推出支付宝,其核心解决了中国社会的现任问题,在支付宝上推出的余额宝满足了人们理财和投资需求;此外,互联网创业者纷纷进入餐饮、娱乐等传统行业,美团大众点评的出现,其核心是解决帮助用户选择更好品质更好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小米的互联网模式,其核心本质是先体验在购买,线下店铺起到了体验作用,线上预定购买,进而降低了企业先期投入生产的资金压力,后端和生产厂商合作,减轻生产环节的风险和压力,一个轻资产、重营销的公司模型出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