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都以为自己是不会老去的彼得潘,长大后,才发现原来彼得潘也会老去
《呼唤》我不知道爷爷前半段的故事,但我知道后半段。
“爷爷,端午节要吃什么?”
“粽子啊。”
“那中秋节呢?”
“中秋啊,中秋就要吃月饼了。”
“那我们去买月饼吧。”
“好。”
“我要吃哈密瓜馅的。”
“行。”
……
“爷爷,我走不动了,你背我吧。”
“上来吧。”
……
“爷爷,赶紧起床啊,上街喝胡辣汤去,再不起他们就收摊了。”
“好,马上。”
“我要喝两掺(胡辣汤掺豆腐脑)。”
“中”
如今,那个买胡辣汤的小铺还在,但我再也没和爷爷一起去喝过,5毛钱一碗的胡辣汤也早已不复存在。
小时候,爸爸妈妈不在家,爷爷成了我最亲近的人。每星期我都会问爷爷要一两块钱买钟情的小玩具,而爷爷也总是顺着我,尽可能的满足我的愿望。
爷爷每天早上在灶屋里烧锅的样子或许会持续一辈子吧,小时候的时间过得那么慢,而我也总这样想着。
每次,我想要零花钱是都会先在灶屋外面酝酿一会儿,然后屁颠屁颠的跑到正在烧锅的爷爷旁边,搬个小凳子和他坐在一块,帮他填柴,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我便可怜的对爷爷哀求道“爷爷,给我点钱吧。”
“又要钱?前几天不是刚给过你吗。”
“就一块,最后一次,以后再也不要了。”
“说好了,最后一次哦,以后再要可没有了。”说完,爷爷便无奈地从上衣中山装左口袋里摸出一卷子钱来,从里面抽出一张塞进我手里,而这时,我也总会用小手蹭蹭爷爷面颊上的胡渣,痒痒的,然后说些百般赞美爷爷的话。
“可千万别给奶奶说哦。”在得到爷爷的“资助”后,我总不会忘了加上这句话。
“知道了,快走吧。”爷爷也总是用嗔怪的语气对我说。
那一天的快乐是现在再也体会不到的。
以前,每周两三次“要钱”的机会被我看的无比珍贵,而在得到爷爷的那小小的一块钱的一瞬间也是我幼小心灵最充盈的一次满足。
时过境迁,现在,黄泥混合着土砖垒起来的灶屋早已被推倒,取而代之的是钢筋水泥浇灌的厨房。里面烧火用的铁灶台也早已不知去向,连带着我的童年被一起丢到了过去。灶屋里坐着扁马扎烧锅的苍老身影没有了,而我再也没问爷爷要过一次钱。
——写于2017.2.2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