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要能接住幼儿抛来的“球”,并用恰当方式把“球”抛给幼儿,让活动能持续下去。这里体现的教师角色是( 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 )。
幼儿园应制订合理的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制度、两餐间隔时间不得少于3.5小时。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2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小时。高寒、高温地区可酌情增减。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
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
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特别提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
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个体的需要是支配个人行为的主要动力,同时也是构成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
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格罗斯的预演说。预演说认为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无意识的准备。
宾塞是剩余精力说的代表人物,他认为游戏是儿童和高等动物对剩余精力的一种无目的的消耗。
霍尔是复演说的代表人物,他认为游戏是人类生物遗传的结果,儿童游戏是重现祖先生物进化的进程,重现祖先进化过程中产生的动作和活动。
拜敦代克是成熟说的代表人物,他认为游戏是儿童操作某些物品得以进行的活动,是幼稚动力的一般特点的表现,而不是单纯的一种机能。
提出“教育即生活”的教育家是( 杜威)。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
蒙台梭利 感官和环境福禄贝尔是德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被称为“幼儿园之父”。强调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并设计了“恩物”保证幼儿的游陈鹤琴提出活教育理论。教学方法为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八个阶段分别为基本信任对不信任(0~1岁),婴儿必须学习相信别人;自主性对羞愧(1~3岁),儿童必须学习自主,自己吃饭、穿衣及照顾自己的个人卫生等;自主性对内疚(3~6岁),儿童企图向别人表明自己已经长大,开始尝试做一些自己的能力尚不能应付的事;勤奋对自卑(6~12岁),儿童必须要能够胜任社会及学习的技巧;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冲突;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幼儿语言发展是从外部语言到内部语言发展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