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三十年河西解红楼(第十五回)宝黛爱情1

三十年河西解红楼(第十五回)宝黛爱情1

作者: 李缓之 | 来源:发表于2020-03-08 00:27 被阅读0次

    贾宝玉难离话里话

    林黛玉暗说情中情

    一生得遇梦中人,十里桃花何用真。

    烟雨楼台飞甲帐,浓情云水大河奔。

    花开数朵,逐一表述。我们现在放下上一回分析文章中的隐线部分,来说说宝黛爱情。黛玉第一次与宝玉相遇就好像在哪儿见过似的,是真的遇见了今生最想遇见的那个人。大有今生何处再逢君之意。宝玉是黛玉今生不能错过的相逢,是千年一直等待的缘份。

    长风已吹千重浪,今生只为遇见君。

    宝玉的身影早已经像长风一样,吹出了阵阵波涛,吹起了黛玉心灵深处的阵阵涟漪,有如千万重巨浪不停地拍打着她心田最柔软的那块处女地。是的,宝玉就是她的梦中人,今生一直盼望着见到的那个人。爱情的萌芽已经在他俩的第一次相遇中生根发芽了。然而爱情的萌芽只是一种美丽洁白的人间幻相。雪芹的人生经历是梦幻的、惨绝人寰的。他的心中隐藏了太多血淋淋的真相,他想要表达的正是这些真相。于是雪芹运用双向言词、诸多内含来表达语意,当真是“满纸荒唐言”。真不知何人能解此等“荒唐”之语?君若已解语,此生复何求!

    雪芹以宝黛爱情为创作时的明线之一。但是这条明线之下还隐藏着一条相互交织的隐线,即书中的第四条隐线。因为这条隐线十分隐蔽细微,并且它又可细分为三条小隐线,分析起来比较复杂,所以我们打算用若干回分析文章来进行研讨,但愿能讲清楚这条隐线中的前两条。余下的第三条小隐线,因为它和第五条隐线的部分内涵重合在一起,因此我们将它和第五条隐线放在一起来进行分析说明。我们首先得弄明白宝玉黛玉的身份问题,这是分析这条隐线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只有弄明白这一点,我们红迷朋友才能看清楚宝黛爱情暗含的小隐线情况,否则就会云里雾里,心中茫然无错。

    我们先来说说宝玉的身份问题。宝玉禀性乖张,生性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运数合终,虽被警幻仙姑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欲使彼跳出“迷津”,然终未成功。宝玉是“神瑛侍者”凡心偶炽而下凡造历幻缘的尘世之身,这只是他的一个成分。在《红楼梦》文本第一回中“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将石头幻化的“通灵宝玉”和宝玉一同出世,并且宝玉的名字“宝玉”就是从“通灵宝玉”化来,因此它也就成为宝玉的又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宝玉就是由上述双重因素构成的复合式人物形象。因此宝玉也就具有“神瑛侍者”和“通灵宝玉”双重身份的一些显著特点。我们以前已经分析过了宝玉的前身“神瑛侍者”实质上是暗指雍正皇帝,雍正皇帝也就是宝玉的一重身份。宝玉的另一重身份“通灵宝玉”则是由石头幻化而来的。石头幻化的“通灵宝玉”受享尘世的过程也就是石头的受享过程。受享过程记录下来就形成了《石头记》这部最原始的文字,文字是石头的最原始记录,实质上也是雪芹的最原始记录。最原始记录是没有做任何改动的文字,代表着雪芹想要表达的血泪真相。而石头的受享过程也就是雪芹的梦幻经历。因此,这个石头实质上就是雪芹的化身,也就是宝玉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我们红迷朋友都知道,从《石头记》到《红楼梦》文本是经过了四次改动而形成的。《石头记》记录的血泪真相经过雪芹的这四次改动而形成《红楼梦》文本,《红楼梦》文本与《石头记》中的血泪真相大相径庭,甚至已经面目全非了。雪芹进行改动的原因和目的我们以前已说过了。据我们分析,雪芹只是将这些血泪真相以隐藏起来的方式来进行讲述。那么,石头幻化而成的宝玉的有些话语和行为就代表着石头来说话和做事。而石头的话语和行为在《红楼梦》文本中存在隐藏语意。由此我们推断,宝玉的有些话语和行为中就包含着隐藏语意。而宝玉的石头因素实质上是指雪芹自己,故而宝玉的有些话语和行为就代表着雪芹的有些话语和行为,也就是雪芹想要表达的一些真相。另一方面,宝玉还代表着雍正皇帝,那他的有些话语和行为则代表雍正皇帝来说话和做事。因此代表雍正皇帝这重身份的宝玉则既被雪芹赋予了讽刺性的含义,也被雪芹描写成了一个无所事事的人物形象。为了成功塑造这一部分内涵,雪芹让宝玉表现出痴玩、不学无术等语言行为特点。也正是以上这双重身份共同构成了宝玉这个相互矛盾的人物形象。这是宝玉这个人物所代表的雪芹想要表达的隐藏语意。因此,宝玉身上的许多看似矛盾之处也就变得合情合理了。

    我们再来看看黛玉的身份情况。她的情况相对更复杂一些,她同样也是由双重身份构成的人物形象。我们要弄明白这一点,就得先弄明白黛玉的最大爱好是什么?这有助于我们理解黛玉的双重身份问题。这一点雪芹在《红楼梦》文本中没有明显说出来。但雪芹还是在一些地方描写出来了,这些描写有的比较隐蔽,有的比较明显;有的是侧面描写,有的则是正面介绍,情况比较复杂,因此,分析起来会比较费事。在这里,我们也只能挂一漏万地与红迷朋友们一起进行探讨分析,不到之处,还请大家予以指正!

    自然,黛玉的最大爱好也是雪芹制作的一个小谜局。在《红楼梦》文本第五回中,雪芹先从一个侧面隐蔽地描写了黛玉的这个最大爱好,书中写道: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那宝玉亦在孩提之间,况自天性所禀来的一片愚拙偏僻,视姊妹弟兄皆出一意,并无亲疏远近之别。其中因与黛玉同随贾母一处坐卧,故略比别个姊妹熟惯些。

    这一段对比描写十分精到深刻,妙趣横生!雪芹在这里一方面说明了黛玉、宝钗和宝玉三人各不相同的人物性格特征。对于造成黛玉这种性格特征的具体原因,雪芹却没明着说出来,而是运用虚写的方式来告诉我们红迷朋友的,归结起来有三点原因:一个是黛玉的家庭和身体影响。黛玉自小身体虚弱,多病多灾,而且母亲早亡。二是黛玉在情势所逼之下,不得已入住贾府,她在贾府处于寄人篱下、无奈无助的孤独现状,这也造就了她的这种典型性格特征。另一个是比较隐蔽的个人习惯因素造成的。那就是人们只有在书读得多了以后,知道的道理才会多,明白的事理才会多;一个人也只有与文人雅士的作品交流得多,才能从中思慕文人雅士的作为,也才能努力与他们并肩齐比,也才能摆脱俗世的各种烦忧。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孤高自许、目下无尘”的绝美境界,否则这种境界是根本无法企及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黛玉非常喜爱读书,从书中吸取营养,与那些历朝历代的高尚灵魂不断进行交流,从而拥有了与他们一样的绝尘心灵,形成了与他们一样的绝美境界。这才造就了她这种早熟敏感、孤高自许、目下无尘的性格特征。与黛玉相比,宝钗虽然年龄比黛玉大,但心智就木讷得多,成熟得晚,心中冷若冰霜,而且虽然以前读过些书,但在封建势力的强迫下,也变得不喜读书,性格也变得随分从时,向封建社会道德规范看齐,毫无反抗之举,成为封建社会的道德楷模而最终被宝玉抛弃不顾。而这时的宝玉还处在懵懵懂懂的孩童状态,心里还未有所成见,更是心智还未开发的处子状态,他的心智还有待苍桑岁月的充分洗刷打磨。

    黛玉的读书爱好在《红楼梦》文本第十六回中黛玉葬父归来之时,雪芹就写得更明显一些,书中写道:宝玉心中品度黛玉,越发出落的超逸了。黛玉又带了许多书籍来,忙着打扫卧室,安插器具,又将些纸笔等物分送宝钗,迎春,宝玉等人。

    这段文字是从另一个侧面来描写黛玉的读书爱好。黛玉的父亲去世,从林家的家境来看,黛玉能继承的父亲财富会很多很多,甚至可能不亚于贾府的财富。这里边包括银钱债权、房产庄园、古玩字画、器皿物品等等。这些黛玉却一概不顾(这一点我们从黛玉在贾府寄人篱下的状况和个人生活开支情况就能明白),这也可能是少女心性不在此处。林家这些财富的最终去向雪芹没有明确交代,但我们红迷朋友根据贾琏“照顾”黛玉的情况、黛玉家族无人的状况以及贾府建大观园的费用来源情况等等这些事情来判断,林家的这些巨额财富都被贾琏巧取豪夺,据为贾府之有,然后再以贾府的名义存放在了江南甄家。这些是否是黛玉父亲的遗言,黛玉父亲是否有交换条件,这些雪芹都没有说。《红楼梦》文本中只是通过黛玉在贾府的境况十分隐晦地表达出林家财富的去向问题。黛玉对此不闻不问,一无所知,也一无所得。这一方面反映了贾府封建势力的虚假伪善面目,欺骗年幼无知的黛玉,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黛玉纯洁善良的高尚本性以及“孤高自许,目下无尘”的逸世品性。值得我们红迷朋友注意的是,雪芹在这里只写了黛玉带回了很多书籍,一直忙着整理,甚至无暇顾及宝玉的殷勤探望,久别重逢之情。这也反映出了黛玉对书籍的热爱程度。她还安插器具,将纸笔等物分送给众人。我们红迷朋友从中能看出黛玉是非常珍惜“文房四宝”的,更是非常看重书籍的,将书籍不远千里带回贾府,而对其它却不管不顾。她将纸笔等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作为礼物分送给宝钗等人,这既是人之常情,也从一个侧面描写了黛玉爱好读书的事实。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黛玉是很爱读书的。

    爱读书这一点在《红楼梦》文本第二十三回中,通过黛玉回潇湘馆时听到的戏文,也旁敲侧击地被雪芹描写了出来,书中写道: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雪芹在这里描写得十分生动形象,美妙不可方物!本来黛玉也像人们一样是不大留心戏文的。只是因为偶尔有一句飘进耳中,这才留心了一下戏文中的唱词。这一留心,她一下子便发现了戏文中也有好词好句。这一方面反映了她细腻敏感的性格特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她处处留意、随时学习鉴赏的爱文喜书之心。她听到戏文中好词好句的第一反应就是戏文中也有“好文章”。我们红迷朋友从黛玉的“好文章”这一评判就能知道她是非常喜爱读书的,她把戏文都和文章联系在一起来进行评判了,认为戏文中的好词好句就是“好文章”,这也充分说明她有多么喜欢读书。我们红迷朋友再从黛玉将这些戏文与“前日”所见诗句进行对比来看,也能从中看出她是经常读书的,这说明“前日”她还读到过类似的好词好句。宝钗不见读书,她刺绣裁剪;迎春是读书的,读的是“太上感应篇”之类的无为之书;探春也不见读书,她读的是账本和家中银钱支出事记这类分斤拨两之“书”;惜春也不见读书,只会提笔作画;就连湘云也不见读书,她也只是讲解阴阳学说。可见,黛玉是非常喜欢读书的,读书是她的最大爱好。并且我们从她对戏文的联想来分析,也能看出她是博览群书的好学之人,而不是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之人。她能将听到的戏文与好几种书中的相关词句进行类比分析,这也足以说明她不但爱读诗书,还善于进行对比分析及思考判断,并且她在自己的诗词创作中不断翻出新意,推陈出新。这也就难怪她是远迈后世的绝代才女了,更难怪她能做出那么多甚至是远超先贤人杰的好诗词了。黛玉是女主人公,她在《红楼梦》文本中的重要性和宝玉并肩齐驱,而甚于宝钗,更甚于湘云。她是历代才貌佳人的典型化身。难怪清代的西园文人对她有下面这段评说:

    宝钗有其艳而不得其娇,探春有其香而不能得其清,湘云有其俊而不能得其韵,宝琴有其美而不能得其幽,可卿有其媚而不能得其秀,香菱有其幽而不能得其文,凤姐有其丽而不能得其雅,洵仙草为前身,群芳所低首者也。

    黛玉又何止是这些,她是绝世才女佳人,有倾城倾国之貌,兼有旷世诗才,风流婉转之体,更是最富灵气的经典东方女性形象,金陵十二钗之首,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真身,荣府贾敏与林如海之独生女,贾母之外孙女,宝玉之姑表妹、恋人知己。她有嫦娥仙子的身姿高洁,有洛水神女的美丽神伤,有西施病中的颦颦之态,有昭君出塞的落雁容仪,有湘娥妃子的滴泪成斑,有谢道韫的才思敏捷,有陶渊明的超逸无尘,有李清照的清新和俊,有杜丽娘的自怜自爱,有冯小青的幽怨悲叹,有叶小鸾的慧娇幼夭,有苏秦张仪的口齿伶俐,有李青莲的脱靴蔑权贵。她集文、雅、娇、清、秀、奇、韵、幽于一身。是当之无愧的绝代才女。这一切都来自于她的人生经历。她既有幼而丧母,继而丧父的薄命家境;有远离家乡,寄人篱下的无根处境;有家财被夺,无处诉说的悲戚之态;有孤独无助,泪入骨髓的悲苦之身;还有风流婀娜,亭亭玉立的迷人之形;有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绝世之貌;更有污泥不染,尘世难侵的高洁之品……她是恒古未有的绝代才女佳人,有着任何女性形象都难以超越的独特魅力。

    黛玉之美,美绝天下!黛玉之情,情冠古今!黛玉之孤,孤高群钗!黛玉之泪,泪淹金山!

    在《红楼梦》文本第二十七回中,雪芹将黛玉喜爱读书写得更为隐蔽,书中写道:紫鹃雪雁素日知道林黛玉的情性:无事闷坐,不是愁眉,便是长叹,且好端端的不知为了什么,常常的便自泪道不干的。先时还有人解劝,怕他思父母,想家乡,受了委曲,只得用话宽慰解劝。谁知后来一年一月的竟常常的如此,把这个样儿看惯,也都不理论了。所以也没人理,由他去闷坐,只管睡觉去了。那林黛玉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方才睡了。一宿无话。

    雪芹又从另一个侧面描写了黛玉喜爱读书,并且雪芹写得很隐蔽。我们试想,黛玉因何闷坐愁眉等等?这里的“素日”用得很妙!这说明黛玉入贾府后常常是这样。闷坐、愁眉、长叹、流泪!初入贾府幼年之时,是思父母、想家乡吗?紫鹃他们劝解宽慰却未收到好的效果。这说明紫鹃他们并未能说中黛玉心中所想之事,这也说明思父母、想家乡不是主要原因。“素日”一词说明黛玉刚到贾府之时就是这样的状况,既然思父母、想家乡不是主要原因,那就说明另有原因。我们从黛玉“闷坐,愁眉,长叹,流泪”这一些列的行为来判断,这应当是她读完书之后的思考联想行为。人们读完书后就会出现这些行为,为书中人物和事情而真情流露,闷坐思考,愁情满怀,长叹感慨,甚至泪流不止。之后随着黛玉渐渐长大,这才有了爱情和处境的成分参杂在内。这也是黛玉早熟敏感的原因之一。因此,我们觉得这一系列行为应是她读书后的正常反映,是雪芹对黛玉酷爱读书的隐蔽描写。

    在《红楼梦》文本第四十回中,雪芹借刘姥姥游大观园一事让我们红迷朋友从正面看到了黛玉的闺房,书中写道:刘姥姥因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刘姥姥道:“这必定是那位哥儿的书房了。”贾母笑指黛玉道:“这是我这外孙女儿的屋子。”刘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方笑道:“这那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

    这里,雪芹借刘姥姥眼中看到的情况,将黛玉闺房绣阁的真实样貌展现在我们红迷朋友面前。在刘姥姥眼中,黛玉的闺房绣阁“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这一点当时在场的贾母等人也没说出不同意见来,说明贾母等人也认同刘姥姥的看法。可以说,黛玉的闺房绣阁放满了书籍。我们红迷朋友从中也可见黛玉有多么喜欢读书。而薛宝钗的闺房绣阁之中只看见了两本书,这也说明薛宝钗只是做做样子,谨守“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陈规腐制。值得我们红迷朋友注意的是,贾母并没觉得黛玉爱读书有什么不好,可见贾母也认为读书是有好处的,她十分认同黛玉爱读书这一点。贾母只是对黛玉不喜欢人来坐坐有点意见。其实,黛玉的闺房绣阁还是比较大的,贾母他们说这地方小,就是因为书架占去了绝大部分空间而呈现出来的状况。

    雪芹直接正面描写黛玉酷爱读书则是在《红楼梦》文本第四十五回中,书中写道:这里黛玉喝了两口稀粥,仍歪在床上,不想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下起雨来。秋霖脉脉,阴晴不定,那天渐渐的黄昏,且阴的沉黑,兼着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知宝钗不能来,便在灯下随便拿了一本书,却是《乐府杂稿》,有《秋闺怨》《别离怨》等词。黛玉不觉心有所感,亦不禁发于章句,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词曰《秋窗风雨夕》。

    我们红迷朋友从这段描写可以看出黛玉的床头堆满了书籍。这时天已黑下来,我们从黛玉能在床上歪着之时,随便就能拿到一本书的情形来分析,说明书籍就在手边,“随便”是一抬手就能拿到,而不用起身到书桌或书架上去取或翻找。这种情形除了床头堆满书籍之外,没有其它情形能这么方便。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出黛玉是多么喜欢读书了,读书几乎成了她度日的最大享受。她既不爱做针线活,也不爱热闹,又从不打牌着棋。我们很难想象她会有别的更大的爱好。她将书籍堆放在床头,是为了方便自己随时阅读,并且一阅读完就能立即起身作诗写文。这也可见黛玉的闺房绣阁会是怎样一个书籍的世界,这些书籍还都是些名家精品。“腹有诗书气自华”,黛玉正因为爱读书,才拥有满腹才华,她成为绝代才女佳人也就没有什么奇怪的了。

    在《红楼梦》文本第四十八回中,雪芹通过香菱学诗进一步说明了黛玉十分喜爱读书,书中写道: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瑒,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我们红迷朋友从这段描写可以看出黛玉藏书极其丰富。这还只是文学方面的书籍,其它方面的书籍雪芹还暂时没有说到。这些书籍足可开个诗词图书馆了。而且这些书籍还都是精品名家之集,我们红迷朋友从中也可以看出黛玉是偏重于收藏和阅读精品名家的,一般的作品书籍很难入她法眼。另外,黛玉读书形成了自己的真知烁见,对读书作诗独具心眼,能总结规律,理解其中精要,她从不人云亦云,并且能将她自己理解的精要烁见用于自己的诗词创作之中。也正是她的精辟分析和准确推荐,才使得香菱能在很短时间内,快速学会了作诗,而且还创作出了精品,成为大观园诗社中的一员。这一点,《红楼梦》文本中的其他人根本做不到,宝钗做不到,湘云只知疯谈怪论。那黛玉是否就只读文学书籍呢?对于这一点,雪芹在《红楼梦》文本第六十四回中给出了答案,书中写道:黛玉一面让宝钗坐,一面笑说道:“我曾见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终身遭际令人可欣可羡可悲可叹者甚多。今日饭后无事,因欲择出数人,胡乱凑几首诗以寄感慨,可巧探丫头来会我瞧凤姐姐去,我也身上懒懒的没同他去。才将做了五首,一时困倦起来,撂在那里,不想二爷来了就瞧见了。其实给他看也倒没有什么,但只我嫌他是不是的写给人看去。”

    这里雪芹正面描写黛玉酷爱读书。我们从以前雪芹对黛玉酷爱读书的描写和诗词创作中,可能会形成黛玉只读文学书籍的错误印象。雪芹在这里纠正了这种错误认知。黛玉不只是酷爱阅读文学书籍,而且还酷爱阅读史书杂记。并且她读了史书杂记之后,还能翻新古人之意,创作出一些自我之见,抒发新样感受,独特体会。这里她就创作出了五位历史美人的《五美吟》诗,来抒发自己对她们的全新见解。这也反映了黛玉非常开阔的阅读视野以及深邃的洞察能力。她懂得各种书籍之间是互通互补的,是可以相互借鉴参考的,只有读书范围很广,目光深邃,心思缜密的有心人,读书时才能相互参详比较。因此,我们红迷朋友可以想象黛玉会有多少藏书,我们看不亚于一座庞大的图书馆。

    从上面我们对黛玉的分析可以看出,黛玉的最大爱好就是读书,而且是抓紧时间,没明没夜地读书,她也喜欢思考联想各种问题。她不喜欢做刺绣裁剪,缝衣捺鞋这些女儿技能,这也是她成为绝代才女佳人的真正原因。而宝玉则正好与黛玉相反,他最不爱读书。这一点,我们红迷朋友从《红楼梦》文本第三回的那两首《西江月》词中就能看出来,宝玉是“愚顽怕读文章”的。那么宝黛爱情之中就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这就是最不爱读书的宝玉和最爱读书的黛玉之间居然是恋爱关系。这一点让我们感到十分费解。但是如果我们理解了他们各自包含的隐藏语意和双重身份特征,那么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了。

    我们现在分析一下黛玉的身份构成情况。她是由“绛珠草”和“还泪之说”中的“眼泪”来共同构成的。“绛珠草”的隐藏语意我们以前已经分析过了,是在暗指雍正皇帝的朱批圣旨。雍正皇帝的朱批圣旨实质上就是他的治国策略。这是黛玉的一重身份。因为雪芹认为雍正皇帝的治国策略是有瑕疵的,而黛玉的这重身份是指雍正皇帝的治国策略,因此,黛玉身上也就是有瑕疵的,这种瑕疵就表现为固执己见,不近人情,爱使小性,对人刻薄等。像《红楼梦》文本第七回中周瑞家的送宫花一事就充分表现出这一点来。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一重身份的黛玉实质上是代表着雍正皇帝的敏感易变,多疑猜忌,偏狭固执,以及爱使小性,多愁善感,甚至是目中无人等等。黛玉的另一重身份就是“还泪之说”中的“眼泪”,这实质是指雪芹的曹氏家族的血泪情况。含有这重身份的黛玉的话语和行为就表现为动辄泪流满面,伤心不已。这里边还存在一个针对性,就是宝玉给黛玉的是所谓“甘露”。对于这样的“仙露琼浆”,黛玉却用苦涩心酸的“眼泪”来报答,这个报答正反映出黛玉的另一重身份,即代表着雪芹的曹氏家族面对雍正皇帝的所谓“甘露”而流下来的无法明着表达的洗心血泪。因此,黛玉这重身份的话语和行为就会包含着一定的隐藏语意,用以揭露满清封建王朝对雪芹曹氏家族的迫害欺压。

    黛玉正是由这样的双重身份构成的具有两种相互矛盾关系的人物形象。黛玉既代表着雍正皇帝的朱批圣旨,又代表着雪芹曹氏家族被抄家的血泪结果。雍正皇帝对雪芹曹氏家族的抄家圣旨让曹氏家族血泪横流,哭诉无门,所以黛玉才会每天以泪洗面,心中愁苦,最终泪尽而亡。雪芹的曹氏家族被抄家后也是血泪遍地,无法辩白,家族败落。它们之间是互通的一种类比关系。

    综上所述,宝玉黛玉各自都是由双重内涵共同构成的《红楼梦》文本中的人物形象。他们之间的爱情悲剧则是这些多重内涵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我们不关注他们之间的爱情悲剧,我们主要关注他们多重内涵中包含的隐藏语意,这才是我们要探寻的重点。这种隐藏语意构成了《红楼梦》文本叙述血泪真相的第四条隐线。第四条隐线是埋得较深,比较晦涩难懂的。这是由宝玉黛玉有些话语、诗词和行为中的“言外之意”构成的。这条隐线开始于《红楼梦》文本第一回中的宝玉黛玉的构成情况,贯穿于整个文本的前八十回(至于后四十回中的情况,我们真的看不进去,也就不做分析说明了)。雪芹在《红楼梦》文本第一回中只是交代了他们之间关系的由来,这我们以前已经分析过了。我们现在来看看宝黛爱情双重身份的对应情况。

    宝黛爱情就是两人双重身份之间的相互对应关系,这里边包含着四重关系,这也暗合着《红楼梦》文本是对前四个书名中内容的综合安排,也暗合着雪芹创作的“四字句法”。我们来看看这四重对应关系,即“雍正皇帝和雪芹共同构成的宝玉双重身份”与“雍正圣旨和雪芹的曹氏家族血泪结果共同构成的黛玉双重身份”之间的对应关系。

    首先我们来看看代表雍正皇帝的宝玉与代表雍正圣旨的黛玉之间的相互对应关系。这种关系反映出雍正皇帝是勤于政事的一位皇帝,这也是值得肯定的一重关系。这样的宝黛爱情就表现为二人的难解难分,缠绵悱恻,欲罢不能,至死方休的故事情节。双方这时也表现出融洽和美的相互欣赏的知己关系。事实上,雍正皇帝是一位勤于政事的封建皇帝,但由于他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匆忙决策,虽是出于好心治国,但却做了许多错误之事,也惹出了不少乱子,闹出了一些笑话,雪芹的曹氏家族被抄家一事就属于错误之事。这也可见光有好心是远远不够的,好心办坏事的情况很多。像雍正皇帝这样的作为在《红楼梦》文本中是最多的,我们就不进行分析说明了。

    其次是代表雍正皇帝的宝玉与代表雪芹曹氏家族血泪结果的黛玉之间的相互对应关系。这种关系就表现为黛玉和宝玉之间的一种恨意,一种难以沟通的情形,一种两人两心的状况,两人之间经常为了一点小事而互相反目,矛盾不断。这种关系下,黛玉对宝玉表现出无能为力的流泪连连的人物形象;而宝玉对黛玉则表现为惹是生非,动则疯癫的一种人物形象,宝玉一句话就让黛玉伤心悲痛,泪流不止。

    再次是代表雪芹的宝玉与代表雍正圣旨的黛玉之间的相互对应关系。这时的宝玉则表现为对黛玉的一种痛恨之情。在这种关系下宝玉的言语和行为黛玉根本接受不了,甚至黛玉还会恼恨他的言语和行为。而这时的黛玉则表现出对宝玉的不理解之情,一句话就能惹恼宝玉,使他做出许多痴呆疯狂之举。

    最后是代表雪芹的宝玉与代表雪芹曹氏家族血泪结果的黛玉之间的互相对应关系。因为这时的宝玉实质就是雪芹,他内心无法面对这样残酷的自己曹氏家族被抄家的血泪事实,他的行为就表现为面对黛玉的一种痛哭流泪的人物形象。宝玉在《红楼梦》文本中的痛哭流泪很多很多,几乎不弱于黛玉,也是动不动就泪流满面,泣不成声。而黛玉也会表现为对宝玉的哭泣行为,这样的例子在《红楼梦》文本中也很多,我们就不列举了。因为这重相互关系的血泪结果代表着血泪真相,因此雪芹只会采用隐藏语意来进行表达,所以黛玉就对宝玉表现出言语和行为的隐忍,表现出相对矛盾,欲言又止的性格特点。

    当然,我们这样将宝黛爱情分开来是有点形而上学的。雪芹在塑造宝黛爱情时采用的手法并不会是将这四重相互对应关系分开来写的,而是会将这四重相互对应关系糅合在一起来塑造宝黛爱情的。这也是雪芹创作的立体性所决定的,而我们之所以分开来看,是因为我们想要搞清楚宝黛爱情暗含的玄机,看清其中包含的隐藏语意,也是为了看清楚宝黛爱情中的隐线情况。总体来讲,宝玉的性格特点是率性真诚、多情似水、温和如春、善良纯真,富有同情心,还有就是单纯可爱,淘气异常,痴玩无比,疯癫无常,而丝毫没有功名利禄之心,他的聪明和悟性也是奇高的。他是雪芹有意识塑造出来的双重性格特征的典型人物形象。而黛玉的性格特点是敏感多疑,细心早熟,淡泊高逸,真实可感,伤感悲哀,流泪连连,绝顶聪明,悟性极强以及刁酸刻薄的双重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

    综上所述,宝黛爱情看起来是知己之恋,实际上是宝玉和黛玉各自双重身份的相互作用。是雪芹以宝黛爱情在反映相互依存的一对矛盾隐线,用以表达雪芹的隐藏语意。正因为是要表达隐藏语意,宝玉黛玉之间的有些言语和行为才表现出“言外之意”的典型特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十年河西解红楼(第十五回)宝黛爱情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cyvy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