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到底该怎么吃才健康,立马感觉众说纷纭。如果上网去谷歌一下,马上可以看到各种貌似特别有道理的饮食指导,不仅有科学依据,还有亲身经历的分享,并配上图片数据,做出之前之后的对比,让人恨不得马上跟着一试。
身边有不少健康达人,实践着各种流行的健康饮食方法。有吃全素的,有吃生素的,有断了米饭顿顿吃肉的,有喝一杯加了黄油椰子油的黑咖啡作为早餐的。有不吃早饭的,有不吃晚饭的,有一年辟谷一次的,有一周轻断食一天的,有两顿间隔16小时的,有每天少吃多餐吃上五六顿的。。。。。。
所以,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吃呢?
我觉得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健康饮食方法,首先要明白一个重要的道理,那就是人类存在的时间和饮食发展的历史。
猿猴出现在上千万年前,可以行走的古猿人出现在大约400万年前,人们开始用火开始烧东西吃应该是在大概100万年前左右。一直到了1万年之前的新石器时代,才开始进入原始食物发展阶段,以原始农业方式获取食物,开始种植“五谷”和驯养“六畜”。古希腊的农业则开始于公元前300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人类劳动工具的限制,在大部分地区,获取动物性食物的能力一般要大大低于获取植物性食物的能力。所以总体来说,人们习惯了比较单一的饮食结构,而且食不果腹应该也是常事。食品进入工业化生产距今也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年时间,而让大部分人能够衣食无忧,则更是只有近几代人才能享受到的。
这么一想就不难明白,在极其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作为生物体所习惯了的饮食结构和饮食数量是在极短的时间里受到了巨大变化的冲击的。而身体的本能反应,还在延续原有的方式进行着。对于原本一直稀缺的东西,一方面特别渴望,一方面一旦获得了就拼命储存,以防万一。食糖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在中世纪,食糖是极其珍贵的调味料,19世纪之前,食糖一直属于奢侈品。其实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稀罕“大白兔奶糖”的?
到了衣食无忧的今天,人们对于各种食品的渴望还是很原始的,而现代食品工业和餐饮业,又更是利用了人机体中的这种本能的渴望,通过研发各种调味,针对人的嗅觉味觉,做出让人垂涎欲滴,欲罢不能的各种“美食”。但是,这些东西不受限制地吃下去后,我们那习惯了吃的简单而且常常还吃不太饱的身体,就会承受不了,继而影响健康。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交通的发展。受到交通工具的限制,很长一段时间里,走南闯北的人总体上的比例是很低的,而各种农牧业商品不仅可以自给自足,还能运输到其他地方的历史能有多长?怪不得中医里强调要吃当季当地的食物,还是因为我们的机体的适应能力其实并不强,最好就是让身体不要去处理很多不熟悉的外来品。一切都是稳定且满足习惯最好。这样身体就不需要拼命地做各种调整,也不需要总是调动免疫功能去做各种应对。
想明白了这两点,我们要做的其实就是吃的量一定不能多,每顿七分饱是很有道理的。时不时地饿上一顿,也绝不会把胃搞坏,反而能让肠胃稍做休息。调味品,无论是糖还是盐,都是稍微调调味就好。在控制了量的基础上,饮食结构到底是以脂肪为主还是以蔬菜为主,要不要吃碳水化合物,我觉得要考虑到地域的关系,就像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习惯的饮食结构会很不同,所以我们这方面可以听从自己的身体,看看吃些什么比较舒服,同时保持营养的均衡。另外精加工与深加工的食品肯定属于“新生事物”,对于我们非常保守的身体,大多不是好消息,所以还是尽量避免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