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戏说伪心理学“三大学派”,看看你属于哪一派?

戏说伪心理学“三大学派”,看看你属于哪一派?

作者: 若水时光 | 来源:发表于2020-11-26 01:23 被阅读0次

    若水原创文章 版权所有

    近几年,随着大家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度越来越强,如果你听到几个闺蜜聊天互相讨论男朋友的原生家庭如何,千万不要诧异;抑或听到几位辣妈聊天说,千万不要伤害你家娃心里的内在小孩,也不要吃惊……心理学的各种名词,就这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进入到千家万户。

    当然,也是好事,至少,大家开始重视心理健康了,而不是吃饱喝足而已。

    但是,一些有科学内涵和特殊意义的名词,如果过于通俗化应用,或者理解错误,其实也会出问题。

    在我看来,如果学不通学不透,学了反而伤害自己伤害他人,成为心灵的枷锁,其实,与伪心理学(占卜、灵修、手相、星座等等)无异。

    下面具体举例来说明。

    01

    伪心理学的理论派

    有一段和青少年交流,听她们倾诉各自内心的苦闷。学业的、情感的、亲子的、人际关系的,不一而足,听得多了,会觉得都大同小异,烦扰大家的问题也常常就是那几个。

    在这些人当中,我发现一个问题,没学过心理学、不爱好心理学的人,你说了啥他都听,问题也容易解决。

    如果刚好翻过一些心理学的书籍或资料,看过几段网文,甚至是爱好者,反而容易出问题。

    特别是关于一些心理学病症的定义,如果被她们记住,有时候无异于灾难。

    因为她们往往自比心理治疗师,把自己的各种情绪表现,和书上的病症症状套用,好好的一个人,就这样变成了她们眼中的轻度或者重度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甚至那些我们都不常听说的症状。

    对照她们的言行表现,其实多数的问题都没那么严重,甚至只是稍微敏感,胡思乱想多了一些而已。

    但是知道这些症状名词后,这些名词就贴到她们的脑门上,粘到了她们的心里,往往这些朋友们,会变得更加封闭,更加抑郁,更加怀疑自己。

    有时候,我恨不能替她们拿掉这些标签,将她们摇醒:孩子,告诉自己是个健康的孩子,他不香么?

    这是其一,姑且称为伪心理学的理论派,一般来说,她们也多是过过嘴瘾,一般来说问题不大,还有治。

    02

    伪心理学的行动派

    怕的就是其二,伪心理学的行动派。她们不仅全盘接受自己囫囵吞枣看到的心理学理论,并且挽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

    于是,她们悲剧了, 身边的人也跟着悲剧了。

    比如有妈妈听说经常干活的孩子更聪明,对孩子成长更好,她们就无所不用其极地逼迫孩子干活,甚至让孩子去菜地里,抡起一筐玉米就往身上扛,也不管这样孩子是不是会闪腰。

    有的人听说原生家庭影响一个人的成长和性格,每逢和另一半闹矛盾,动辄就分析对方的原生家庭,感情好一些的,会同情另一半的遭遇;感情不那么好的,会对另一半痛揭伤口:“看你今天这样,都是因为小时候……”。

    人那,最怕别人揭开痛处,本来夫妻间不大的矛盾,硬是变成了一家人和一个人的对抗,这何苦来着?

    分析原生家庭是必要,但不是时时处处人人都可以上手分析的,这四个大字,真是有点冤。

    类似的例子,还很多,很多。难以尽数。

    03

    伪心理学的引经据典派


    还有一种伪心理学,是引经据典派。

    因为近代心理学源于西方,所以言必称西方好,只要国外人说的理论,再边缘都是真理,也压根不管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辉煌灿烂,而甘愿妄自菲薄。

    其实,我们盲目崇拜一个东西的时候,不代表我们能发现这个东西的高级,而恰恰证明我们视野的狭窄,见识的浅薄,和需要继续埋头,谦虚学习。前辈的东西汗牛充栋,终此一生也看不到一个边边角角,有啥值得骄傲呢?

    真牛的大咖们,有哪一个不是在中西文化中发展浸润的?

    国外那些优秀的学者们,有不少又都是中国通。比如写了《空谷幽兰》的比尔波特,他对中国历史文化,地理人文的了解,令我自己觉得我才是那个外国人,觉得很服气。

    再比如荣格等心理学家,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比较深厚的了解,并从中汲取营养。日本的森田疗法等,最早时候也是从禅文化中汲取营养。

    外国人尚且如此重视中华传统文化、亚洲文明,我们为啥要自甘人后呢?

    总之,无论理论派,还是行动派,或者引经据典派,透射的都是当下心理学蓬勃发展的众生相。

    因为繁荣,所以暂时混乱;因为大家热爱,所以曲解误解,盲目崇拜也在所不惜,总的来说,还是好事,也是可控的事情。

    但另一方面,我们每个人,在学习心理学的时候,也确实需要更加理性一些,需要全面透彻理解概念,最好是看原著,不懂就问,积极请教前辈,绝不想当然拿来就用,不分清红皂白。

    即使是心理学的从业者和研究者,也要常常觉得自己就是小学生,因为这门新兴的学科不过一两百年,迄今却已经有400多个流派,我们需要了解和学习的,真是浩如烟海的感觉。

    并且,如果要做深入和扎实的研究,打好个人文史哲基础,乃至数理化功底,绝不可缺少,唯有这样,我们才会觉得五千年传统文化藏了太多宝藏,我们完全可以立足过去,扎根过去,面向未来。也唯有扎根,我们才能真的深入学下去!

    同时,如果是做心理学传播的,如果是学者,能够把文章写得越简练直白越好,深入浅出地说明问题;但如果是一般的心理学传播者,那准确理解基础上通俗化的阐释,就很重要了。如果做不到准确,那传播越广,真的会危害越重……

    所以,大家都加油吧~

    向着心理学的美好未来,前进~ 一起共勉!

    当然,以上所言,略微调侃,请勿对号入座,我也经常流窜于以上三大学派,而不自知,清醒过来,又赶紧把自己拉回来,佯装正经。

    所以,三大学派,其实可爱,是我们成长中的步履蹒跚,也会是我们步伐越来越坚定的证明。感谢三大学派!

    文字作者:若水 北大社会学硕士,11年报社记者编辑经历,心理咨询师成长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戏说伪心理学“三大学派”,看看你属于哪一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dao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