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有,而不是无?为什么这个世界总会有点什么,而不是空无一物?
这个问题在我看来,也是有答案的。
一阴一阳之谓道,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二元,但不对立;二者相辅相成、相反相成。
反者道之动。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完全的无,即纯阴;
完全的有,即纯阳。
完全的无,好理解,就是一片虚无,啥都没有;
从事实上说,完全的无是不可能的;
从逻辑上说,既然从逻辑上说,即使事实上无任何“实际的有”,也依然还有“逻辑”,即使我们说我就是只相信 什么都没有、一切都是虚无,
那我们所相信的这个“什么都没有、一切都是虚无”的信念就不是完全的无,
这个信念,至少算是一种“真际的有”。
正如我们可以怀疑一切,但“我们可以怀疑一切”这句话本身却不能被怀疑。
完全的有,什么意思?
有人认为,既然不是“完全的无”,那当然只能是“完全的有”了。
非黑即白,是一种典型的二极管思维,一种你死我活的、极端对立的思维模式。
谨记康德的教诲,理性不可滥用。
不可滥用,并不意味着一点也不用、堕入非理性的信马由缰,而是要适度、恰到好处。
所谓中庸之道、止于至善,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从事实上说,任何事物,就其程度来讲,并非要么0、要么100的两个极端,而是处于0到100这个区间之内的。
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没有百分百的、完美的、圆满的爱情,难道我们就说这世上根本没有爱情了?
再极端一点,难道我们就可以肆意伤害自己或者别人了?
事实上我们当然有能力这么做,
不过,好像冥冥中有一股力量在节制我们,它告诉我们,“能做”与“应该做”不是一回事。
这种力量便是康德所说的“道德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一个观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本篇文章也有一个观点,阴阳是一切变化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是有,而不是无?为什么这个世界总会有点什么,而不是空无一物?
因为
一阴一阳之谓道,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二元,但不对立;二者相辅相成、相反相成。
反者道之动。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如果你要问我:为什么有阴有阳?为什么阴阳是一切变化的根本原因?
那我要告诉你,你是在滥用理性。
谨记康德的教诲,理性不可滥用。
正如有人问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成功,进入共产主义之后,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马克思则尖锐地指出,这个问题提得不正确,因为在资本主义阶段,提出这种问题是不着边际的,实际上这是一种幻想,对这种问题的唯一答复应当是对这一问题本身进行批判。
因为对于未来特定时刻应该做些什么,这当然取决于那一特定时刻的时间、地点、条件。
此两物也,充盈我心,历久弥新,敬畏赞美,常有增益:灿烂星空,在我之上;道德律令,在我心中。(康德)
必使道心常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听命焉。(朱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