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个文章中介绍的数据:中国近三年的广义货币增量是三年GDP总额的五倍,也就是五份社会财富中才有一份来自于可产生GDP的国民生产行为当中。其余部分自不必说,多是来自房子。让我想到,在过往几年如果目的是财富增值,确实抓大放小,做与房子有关的事情是必然。虽然自己一向于炒房不齿,但这也是自己的一种执念,并不符合事物的现实。
想着自己陷入我为何如此努力工作还是不能有更多钱,甚是荒谬,两者本就没有关系,既然做财富增值之目的,就去研究财富之事,那么过去几年间中国大地上钱这件事情上即是房子是最为关键,没有去做,就是南辕北辙。讲什么实干误国、炒房兴邦,只是感动自己而已。正确的应该是做什么事情时候就服务于什么事情,无私方成其私,无我放能成我的辩证观念。
遇到事情要去分析,以事情的视角而不是自己的视角,尽力摒弃自己的私念,跳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方能把事情看透理顺。如果遇事发现是铁的事实,那就接受,重新排列价值、重新分析拆解。如果要解决的是某个问题,比如钱的问题,那就去分析钱的问题,而不是认到一条路,就觉得必须解决另一个问题,那自是南辕北辙。
遇到人生路上的抉择,以人生的大视角,而不是自己当前的视角,跳出一时之身处,尽力摒弃自己的情绪、执念、眼前的一激一愤一得一失,方能给一个安心的选择。凡不纠结者,皆来于此,终得事来则应、事去则静的心态,不必让心思终日惶惶而动、难以按下心来。难静,过于心力损耗,只是在自己大脑中留下我好累而已,即无意义甚至并不存在(因事情、耗费、道理只在自己脑海重复的多,并无实体之作用),这也是最多莫名其妙之人与事的出处。
另外最近还碰到些类似的观点,感觉也是类似的。
比如:自嗨型文案
文中对文案的XY型分类其实我并不太同意,但其核心:即创造打动受众的意向而不是感动自己的意向,是互通的。
文中的自嗨型文案如果是针对纸媒、平面广告、公众号推广等来说是没错的,但像视频广告中就常用这种自嗨型文案,最代表性的就是车的广告,完全就是文中的反面教材。车企们傻么?当然不,买车要考虑的东西多,车辆购买的技术性强,决策周期长不是一种冲动消费,要考虑的方方面面,在昂贵的视频广告时间里,顾此就容易失彼,变成竞争对手打击的重点。
所以车的广告往往采用这种自嗨的方式。虽然是自嗨型的文案,但其内核反倒是一样的,即在视频广告这种带入感强的媒介中,让消费者畅想(也就是意淫、YY)自己拥有车后的体验,甚至身份认知的变化,感动消费者。想必比列出技术点、还有年销量蝉联第一之类的而言,后者才是感动了车企的员工,但没感动到消费者。
陌陌、小米、OPPO和ViVo的一部分广告的风格(另一部分就是充电五分钟、通话一小时了🙄),均是如此。
比如:无人超市
当然这是个段子,但内涵与比我之所想一样,而好的段子是更精妙到位
记者:马云推出无人超市了,您怎么看?
大妈:那啥?超市都没人啦,那还不关门干嘛?
记者:大妈,无人超市不是没有人这个意思,而是说,超市里没有售货员收银员等等员工了。
大妈:那应该叫无员工超市啊!哎,就你们这语文水平,还当记者呢?
记者:是是,大妈说得对,应该叫无员工超市。大妈,那您对这种新型的超市有什么看法呢?
大妈:超市不需要养员工了,那东西是不是更便宜啦?
记者:这个?我们暂时还没了解到。
大妈:瞧瞧你们这些记者怎么当的?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你们不去了解,整天只会关心马云又弄啥玩意了。我们老百姓最关心的是什么?有没有假货,是不是更便宜啦!超市里有没有员工,关我啥事?
记者:您不觉得无人超市的推出将会改变我们传统的购物方式吗?
大妈:改变啥哟?买东西不花钱啦?刷刷支付宝那也是花钱呐!
记者:大妈,看来您还是不能理解时代的发展潮流。
大妈:哟,弄个没有员工的超市就是时代潮流啦?每天都弄些专门裁剪底层员工的玩意算啥本事?有本事弄个没有老板的超市啊?要不弄个没有公务员的政府啊?
记者:大妈,您对马云是不是有意见啊?
大妈:我不是对马云有意见,是对你这种无聊的记者有意见,问问题从来都问不到点。马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我们要的不仅仅是改变,而是带来幸福的改变。现在很多改变不仅没有增添我们的幸福,还增添了许多烦恼!这才是你们记者应该关注的问题。
记者:我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