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角度
——王婧
同事小飞是一个三岁孩子的妈妈,有许多的育儿经验,在教育孩子方面不能说是专家,但也肯定比我有经验。今天她同我讲了一件小事,大致内容就是她之前的一个朋友生了二胎,现在家里是两个宝宝,她这个朋友突然有一天发现了,他们家的老大会趁着没有大人不在场的时候动手打老二,而老大也只是个不到三岁的孩子。她朋友觉得这个老大孩子太不懂事太任性了,根本就不听话。因为这件事情,她朋友为此还动手教育了孩子,就这样结束了这件事情。
都说教育教育,教是一回事,育是另外一回事。要我觉得在这件事情上,家长才是错的那个人。
人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周围的环境一直在影响着我们的各种情绪和想法。每个小孩从出生的那一刻起都是单纯的心灵,不存在嫉妒怨恨的元素,他们用自己的表情和做法尝试着与这个世界和家人的相处,慢慢的才能从点滴的相处中找到各种他们自认为有效的方式,比如哭泣撒娇等等。
一个孩子只有在别人跟他抢玩具的时候,才会表现出仇视的情绪。我理解他之所以有打老二的情况,完全是出于一种本能的基本反映,会觉得家里的爸爸妈妈不再是自己一个人的,而是成了眼前这个小朋友的,不想被人抢走爸妈,所以才会出手打人。这其实是一种对周围环境的敌视,换句话来说就是缺乏对周围环境的安全感,一个两岁多孩子的这种心理变化,我觉得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形成的,是长期在这种不安全感的环境里面才逐渐产生的。如果我们这样站最孩子的角度来考虑这件事,反倒会觉得挺理解这个老大孩子的,他的心理变化应该要引起家长的注意,因为长期的不安全感会对人的心理留下越积越深的疤痕,长久下去这种心理会越演越烈,我们只有通过纾解心结,给他以足够的重视和关注,才能解除这种事情的再次发生。
现在很多媒体都在说育儿经,讲如何与孩子相处,在这点上我并没有任何发言权,不仅仅是因为我没有小孩,其实更多的时候我倒是多次幻想过如何与自己将来的小孩好好相处。通过这件事情我觉得与孩子的相处,第一条就是不能把小孩子当成小孩子来相处。小孩子的观察力往往比大人还要敏感,他们对属于自己的东西都有很强的保卫能力,比如玩具或是吃的东西。只是我们总是站在大人的角度来看,觉得他们也就是爱玩贪吃而已,越这样想越糟糕。如果家长不是一直把心思都花在照顾老二身上,我觉得老大孩子也不会出现被着大人打人的这种情况。孩子觉得我的爸妈心思都在老二那边,平时根本都不管我也不跟我玩,以前不是这样的,都是因为他的出现,把我的爸妈抢走了,他才是罪魁祸首。可父母却觉得孩子太小需要人照顾,老大已经可以自己行动,不太需要我们管那么多了,这才是真正让孩子出手打人的原因,所以我才说,这件事情的错误不是孩子,而是家长。是家长的所作所为让孩子的心理产生了误解,而解开这个误解的心结还是需要家长耐心的引导和沟通。如果前期做好引导工作,让孩子觉得自己也是家庭成员一份子,要担当起照顾老二的责任,也许他就不会出现动手打人的情况。作为家长或者即将成为家长的我们,也许更多的不是应该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犯的错误,反而应该更多的思考如何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来对待每一个成长过程中的错误。
之前看过很多国外的影视剧,对于其中家人的理解好像他们往往比我们中国人诠释的更完美,家人高于一切的情况屡见不鲜。是否与他们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中国人总讲血浓于水,家族血脉才是根基。可很多时候我们都见的是兄弟几个为了争夺家产不惜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来,这说的有点大的就是国人如何如何,说的小点就是家庭教育的问题,思考角度的问题。
多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事件的起因,也许会让我们看到更多不一样的风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