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把时间当作朋友》
作者:李笑来
篇目:第3章 管理
分享:
001 学会估算时间
为什么――完成一个任务实际花费的时间总会超过计划花费的时间
如何做――做任何事之前先判断其熟悉程度(或陌生程度),再据此估算完成所需要的时间
002 及时行动
为什么拖延――本质原因在于恐惧:来自内部的和外部的。内部是害怕自己做错,外部在于害怕别人的负面评价。
如何做――
①认清现实:只要做事,就一定会出现问题,所以,不必不怕犯错和来自他人的、非建设性的负面评价
②永远不要再问“什么时候开始才好”,答案只有一个:现在!
003 直面困难
很多时候我们做到了前两点,但仍然没有按时完成任务。这是因为我们效率低下,而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专做简单的,回避困难的!通常一个任务因为重要而困难,也因为困难而重要。
004 关注步骤
做任何事情之前,根据内容,通过关注“方法”去反复拆分任务,越具体越好,最终确认每个子任务都是可完成的。
005 并行串行
――列出任务清单,把任务分为机械和非机械的,然后尝试把一个非机械的任务和机械的任务搭配起来完成
――当面对任务较庞大,需要划分为多个步骤或子任务时,对这些子任务之间的关系需要仔细甄别。(如,哪些可以同时做,哪些必须先后做)
――切分自己的时间。
可以制定一个工作列表,把任务罗列出来,然后把自己的时间切片,利用“番茄工作法”(20分钟工作+5分钟休息)处理任务。
006 感知时间
参照柳比歇夫的“事件―时间日志”,把事件与所花费的时间一一记录,只记事件,不记感想。或者找一个趁手的工具,如Mr Time。
好处――在估算任何任务的工作量的时候,更容易确定“真正现实可行的目标”,而且相对准确的估算又使得目标基本上都可以达成。
007 记录开销
随身携带一个本子和一支笔,随时记录自己刚刚做完的事情花费了多少时间。(我认为这个方法与柳比歇夫的“事件―时间日志”的区别在于:记录开销在于平时的时间消耗,而事件日志在于大事件的花费时间。不过大同小异)
008 制定预算
如何做:在开始一天的活动之前,花费15至30分钟把今天要做的事情列出来,并对应时间预算。
出现的问题:你会面临任务太多,做不完的现状,所以必须有所选择,先做最重要或最紧急的事情,要把事情的重要程度按照你喜欢的方式标出来(如-1,0,1)。一定记住“真的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个标准――这项任务的完成是否确实对达成目标有益。
009 计划
如何做:
①计划成功的前提:目标现实可行
②做长期计划时,应该考虑到变化,应该以自身的情况分析自己究竟适合制定多久的计划。
③计划固然重要,行动更为重要。
010 列表
①最方便的列表工具是纸和笔,并随身携带
②列表没必要工整,自己看懂即可
③列表一定随手可及,随时可以看到,随时可以书写和标记
④最重要的任务永远只有一个――那个真正对目标的实现有帮助的任务
⑤行动过程中出现了新的想法,不要修改现在的任务,而是制作专门的下一阶段任务列表
⑥每个任务制定一个可以勾画的核对列表,用来保证当前任务确实能如预期一般完成。
⑦列表一旦开始运作,就一定要执行到底(所以,行动之前要先判断列表所代表的任务是否现实,否则会阻碍行动)
011 流程
对于重复性任务,先将其做完一次,然后马上总结、整理,搞清流程,再靠进一步的实践把它变成“闭着眼睛也能做好”的事。
012 预演
尝试把将要做的事情的整个过程在脑子里预演一遍甚至数遍,这样才能在实际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有出色的表现
013 验收
最基本的验收机制是针对最终结果的。我们应该在做一件事情之前,用纸和笔写下每一个预定的验收标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