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听尹老师讲到了一个案例,我曾经就犯过这样的错误,但能量低的自己毫不察觉,不仅不预备备,还感觉自己的委屈没发泄彻底呢!
什么事呢?冬天,我到5公里外县城的兴趣班接8岁的女儿,晚了几分钟没接到,一路找,到家找,各条路找……天黑了也看不到孩子小小的身影!“孩子那么怕黑,怎么还不回家呢?”我的心里像针扎一样焦急难受。谢天谢地!孩子的身影终于出现了村口,原来她挑战了一条从没有走过的路回家的。
回来后,激动的我口不择言地数落孩子,疲惫的孩子也被我吓了一跳。如果是现在,我一定不会任性自己去发泄情绪,这样,孩子采集的信息是惊恐,是情绪化地沟通方式;现在的我会先拥抱孩子,表达我的感受:担心、心急火燎、害怕等,这时孩子会采集到被温暖、被重视的信息,孩子在特殊的体验中获得的是愉悦而非指责。所以,无论任何事,一定多表达感受而不是情绪,这样我们和孩子之间流淌的是通畅的、丰盈的能量,孩子以后遇到事情,也想来和我沟通。
再设想一下,如果一个妈妈正在忙,孩子回到家里想和妈妈分享有趣的事。一种情况是,妈妈回了一句:“你没见我在忙嘛!”还埋怨爸爸不来听孩子说,爸爸心里不乐意,夫妻就拌起了嘴,孩子失落地哭泣,婆婆出来冷冷地说:“你好好说话,咋呼啥?”看,三个人都被妈妈点了情绪火,三个人一起对抗妈妈。还有一种情况,妈妈告诉孩子:“宝贝,妈妈想听你说,但能不能5分后说,我正在忙呢!”孩子就开心地找爸爸玩了,奶奶出来后,妈妈说:“一会儿吃饭时,你和奶奶讲讲你的开心事呗!”饭桌上,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听着孩子讲述的故事。
学习型父母真的和不学习的父母千差万别,父母的量级高了,自己好的生命状态就回来了,好孩子就回来了!
万玉娜每日一省8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