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业主群里,有人发了一条求助消息:“各位友邻,谁家有猫,借用一下,会捉老鼠的那种。”刚看到这条消息,感觉有点好笑,猫不天生就是捕鼠能手吗?小时候,晚上经常会听到被猫捉住的老鼠的惨叫;黑猫警长和一只耳的形象亦是童年抹不去的印记,借猫还需加备注吗?
可细一思量,这个备注却大有深意,平时似乎真的没见过城市里的猫捉老鼠。朋友圈中晒的猫,基本上都作为家中重要一员被呵护备致。定期打疫苗,按时洗澡除虫,这样的猫咪宝贝“衣食无忧”,根本不用“为了生活”去捉老鼠,这样的猫咪宝贝,主人又怎么舍得让它去抓老鼠。
除此外,城市环境相对整洁,灭鼠工作到位,平时很少能见到老鼠。对于没见过老鼠,没见过如何捕捉老鼠的猫来说,即使偶尔见到老鼠,也不可能出现捕猎行为。
由此不禁想到了我们的孩子。
“不学习我也生活的很好,我还学习干什么?”
记得70年代初,我们村有一个姑娘初中复读八年只为考一个心仪的中专,能端上“铁饭碗”。她曾自述一段经历,下雨天去上学,不小心摔倒,带着满身泥水走过一路异样的目光。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美好的渴望是支撑她一路走下去的力量。
但是现在学生厌学,学习没有动力似乎成为了一个普遍现象。原因在哪里呢?原北大教授徐凯文曾问女儿,她们同学厌学的比例,女儿的回答让他备感意外:“现在谁不厌学。”徐老师追问,现在学的知识没意思吗?女儿说知识有意思,但学习考试没意思。
现在孩子们被父母保护的很好。父母在物质生活上尽可能地给予孩子满足。让衣食无忧(生活状态相对舒服)的孩子满怀热情地去对待“没有意思”“充满压力”的学习考试,就如同叫一只配餐营养均衡的猫去捉老鼠吃一样不可能。
“当一个孩子感恩心缺失时,他的‘空心病’就严重了。”
几年前曾听一位装修工对老师说:“孩子跟我要三百块钱,给,不就是我一天的工钱吗。”也许父亲是向老师表明他对孩子的爱,也许是表达他有能力挣钱的自豪。孩子的状况又是什么样呢?三天两头违犯学校纪律,对学习总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孩子要钱,父亲就给,但他没有跟孩子聊一聊夏天装修时自己如何挥汗如雨,冬天皲裂双手的疼痛。孩子只知道要钱的容易,却不了解挣钱的艰辛。对父母没有感恩之心,对生活没有感恩之心的孩子,面对压力状态更容易退缩、逃避。
抱着长大的孩子不会走路。
“你喜欢什么?”“不知道。”“你将来想干什么?”“不知道。”………有家长感慨:“我这孩子可愁死了,这么大个人了,问什么都是不知道。让我给他操心操到什么时候啊?”出现这种情况,又何尝不是父母平时“太操心”的缘故呢?从小到大、事无巨细都要操心,都替孩子安排,又怎能奢求孩子“长大”的那一天,又怎能培养出一个为自己负责的孩子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