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回看了《王牌对王牌》第三季的“王牌传声筒”集锦,这个集锦融合了真人秀许多现场临时发挥,充满意想不到的笑料。当然除了笑料,也有许多细枝末节、值得思考、回味的地方。
有一期是六小龄童老师排在传声筒最后一个位子,第一个演员观看了老版《西游记》片段后予以演绎,由接下来的演员依次传递,台词尽可能传递到位。在传递过程中,由于掺杂了表演和综艺的成分,台词并不能很好地抓住人的注意力,台上的演员现场又不能大容量记忆,在第三、四棒的时候,基本台词已经走样。但当传到六小龄童老师那里时,他居然能过滤掉其他演员传递过来的无效信息,仅凭着“师父”“找”“嘿”等断断续续的语词基本还原故事情节、脉络、自己和对手演员台词。其实这并不是唯一一例把知名演员、导演的台词放到游戏中的做法。但往往收到了“我把台词刻在灵魂里,唯独没有刻在记忆里”的效果。
六小龄童老师对三十年前所参与拍摄的影视剧仍历历在目,至少证明了这个演员对剧本台词是深深理解的,对工作、对艺术的态度是敬业的,这在浮躁的现实社会是何等难能可贵。我注意到,在其余的传声筒游戏中,观众席上的六小龄童老师不苟言笑,这并不是说,他脱离了时代。相反,他以一种旁观者的冷静姿态,没有在闹哄哄的嬉笑中随波逐流,而是认真思考用什么方式来传达,才能将自己看到的和受众真正联系在一起,以致于在自己接棒的环节,六小龄童老师向演员们说明了他对于表演的理解。诚然,说教式的老干部作风在这个娱乐环境下并不讨喜,但我们的文化如果不能包容、敬重这样认真、负责、一心扑在演绎上的老艺术家,那么也很难期待再有真正严肃、引人深思、富有感染力的作品问世。
记得在某大型真人秀节目上,赵丽颖当着朱茵的面,以一种幽默活宝的形象重新诠释了紫霞仙子一角,所有人都笑了,朱茵没有笑。我想,那一刻的朱茵,绝非有心责难年轻人轻率的态度,而是一个演员,对于自己赋予过深情和灵魂演绎过的角色,油然而生的敬重和深情,使她本能地对那个角色充满敬虔。角色能带给演员的,并不仅仅是经历或体验,更是人生的一部分,甚至是灵魂和初心的寄居地。
无论是从文化还是从社会角色的角度来讲,今天的我们进入了一个娱乐至死、效率至上的年代,许多我们接触的环境和事物不可避免地流于肤浅。娱乐本身没有错,但空洞的娱乐是让人担心的。所以,穿梭在人群中,也要保持亦谐亦要庄的态度,不时停下,等等灵魂跟上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