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得有人这样定义内向者:可以在独处中获得能量。在很大程度上,我属于内向者性格。更多时候,是沉迷于一个人的世界的。倒不是完全抗拒社交,只是觉得大多数社交无聊至极,充满无意义的寒暄。没有有效的链接,所有的对话只在表层浮动,像是在透支无数不多的耐力。还是一个人更加自由自在。
2、有时候看看自己周边的种种,会想要出走。想要逃到完全没有人认识的地方,一个人去任何地方,可以语言不通,可以路途遥远,可以没有人结伴同行,就一个人到陌生的地方,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感受血液里跳动的鲜活气息,从而带来朝气,让历久弥新的死气沉沉的,空洞乏味的气息都远去。
3、每次心中想要出逃的心意涨到特别猛烈的时候,会想到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人在我看不见的地方过着我最想要的生活,看着自己几乎一成不变的生活,怀疑自己不是成为了身陷囹圄的困兽。冷静下来会想,是不是什么地方出了错。一定是我太过心急而忽略了什么。直到有次我很喜欢的博主说,你们羡慕我的生活,而我在羡慕你们的生活。现在想着这句话,为自己的不知足而感到惭愧。
4、可能人在年岁渐长时会因为经历的打磨,损耗一部分热情,由此会变得懒惰,变得不想结交新朋友,不想再耗费心力。
5、欣赏艺术作品是需要有极大的想象力的。对于极其深刻的电影、音乐、文字、书画、摄影作品如是。 而对于艺术作品的创作者来说,更需要的是一种如高远辽阔的胸襟,能包容大爱也能演绎小爱。欣赏艺术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训练。有时我们还可以借助有声望的行家的鉴定角度,去判断一件艺术作品的好坏。有时还可以透过创作者在呈现作品时所表现出的方式和态度去观赏一件作品。
艺术是感性融入理性的终极呈现。真正的艺术家一直都在燃烧自己。投入极致的感性,同时不乏足够的理性去运用技巧去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融入作品中,然后展现在大众面前。想起两年前看过的一个关于艺术家徐冰的访谈。记忆深刻的话是:艺术灵感来源于生活,而艺术作品又是对所处时代的反应。对事物的极致表达就是用理性逻辑结合恰当的感性的深刻描述。
艺术就是在表达自我。宗教里的艺术是为了教化。呼吁人们懂得感恩,学会善良,积累福报,等等一切指引人们走向正道的宗旨。人们在艺术作品中找到共鸣,获得心灵上的震颤是因为在艺术作品中看到了自己。如果一件艺术作品能做到此,不能不说是一种超脱的境界。
艺术创作者最难能可贵的是拥有质朴的真情。所有我很喜欢陈奕迅和李健。因为他们是在用情在歌唱,他们在判断歌曲好坏的标准是能否打动自己。他们在意的也是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