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我们更多听到的声音是------多读书。有的人提出一年读几十本书的建议和目标。可是实际情况并非这么简单。
回忆自己的阅读感受,首先阅读的数量。初期我们可能一个月也看不完一本书。随着不断练习和积累,阅读的速度可能会不断加快。阅读一本书的时间会不断缩短。
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阅读习惯的逐渐养成;阅读时间安排更规律更有保证;随着认知的提高,理解能力也得到提高。
但是,发现一个问题。为什么以前读过的书,当重新再看时,发现内容都忘了。翻开书,看到书中的内容,都是似曾相识,记忆模糊。谈何能把书中的知识在实际中应用呢?
这可能是读书质量的问题。
最近,听了逻辑思维前策划人李源老师的一个读书课。很有些感触。内容要点做个总结:
-
核心思维+案例。
一般的书,都是围绕着一个核心思维展开的。其他拉拉杂杂的,都是作者的细节体会。记不住就不要强求。重点在于抓大放小,抓住主要核心思维。我们人的大脑,先天就不善于记忆抽象的概念。而对于故事很容易就能记住。我们就把记忆的重点放在记忆故事上。根据书中的一些故事,提炼出核心思维。这样通过记忆的故事,就可以很容易的记住作者的核心思维。
-
经典的书要定期反复的读。
李源高中的语文老师有一个读书习惯:暑假读《聊斋》,寒假读《史记》。每年如此。这对他影响他很大。他每年都会阶段性反复阅读以前看过的经典书籍。他感觉,经典的书,是值得我们反复读。每一次重读,都会读到以前不曾读到的东西;都会有一层更深的理解。经典书籍鉴证了你的成长历程。 -
选书只选经典的书
现在的书籍数量太多,根本无法读完。我们只能有选项的读。选书就选高附加值、价值经久不衰的书。j精读经典,精读重要章节,精读重要章节的细节。选书就选一个领域问题基本发源的最精华的8%的书。读书没有速读,只有精读。时间有限,我们只能精读精华的经典的书。看起来书籍是很多,但大部分都是在经典的书籍基础上开枝散叶。当我们读懂了经典书籍,其他书籍就更容易理解。可能会达到速读的效果。
我们希望不断学习,提高认知。面对现在这么多的书籍和文章,我们十分焦虑。速读只能缓解我们的焦虑,不能解决问题。
我们需要静心精读,精读经典书籍,精读经典章节。用精读夯实我们认知的基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