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不得不说,您的水平还远远达不到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的标准”,一个孩子在周记里这样写道。它像块发红发烫的烙铁,直灼我的内心,烧出一个洞来。
在一次小组讨论时,她每次张口说上一句,便被小伙伴抢过话头。向来腼腆的她有些尴尬,我自告奋勇地打圆场,结果仍是伤到了她敏感的心。
16年前,我收到过一封学生写来的直白犀利对我表示不满的信。从外到内,从工作到生活,淋淋漓漓地将我抢白数落批判了一顿。当时觉着是晴天霹雳,震惊无比的同时不知所措,选择隐忍不发,任其发展,最后不了了之。只记得当时这样的反应很出乎学生意料,本来想看到气得脸红脖子粗或是痛哭流涕的老师形象的计划落了空,对我的敌意反倒少了些许。
然后经验愈盛,严厉渐显,威信自立。凡为学生者,皆畏我躲我。于是天下太平,不再见建议与不满。在手作的舒适区里,我自得于这样专制的权威感。
最后到这个九年级班级,从去年开始见到零星几篇直截了当提建议者,凡提建议,无不相信其语文老师的强大内心。因为我说过,凡有情绪,都可以和我在文字里说,只要不口吐脏言,无论什么,我都接纳。又因为我与他们关系极近,像是朋友,所以有什么话便是径直对我讲了。我的态度是,觉得讲得对的考虑一下,继而改正;觉得只是在发泄情绪的,告诉他“嗯,我看到了”。但是今天这一篇,给我的冲击很强烈,因为刨去情绪这个方面它真实而聪明得让我害怕。
庆幸的是,因为我知道要达到“不怕”的目的,必须“看见”它的真相。心中有底,方能生出勇气——于是追根溯源:
几天前往江声参加中考语文研讨会,听课完毕后张校长布置写一个会后感言。平日里喜欢文字又点子极多的我却发怵了,跟在湘潭市名师工作室的优秀老师们后面,我历来自感才疏学浅而最沉默。每写一段文字必是字斟句酌,羞于出手。好不容易两易其稿写出雏形,但建议第三稿修正中要对中考语文试卷出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时,我无法下笔了。对比名师们写的稿件,心里自卑的小兽便搅得我从当日午夜十二点到翌日十二点,梦也觉浅。写起论文来洋洋洒洒几千字的气势荡然无存,天晓得好强的我是有多大的勇气告诉张校长“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所以承认,真的写不出来了。”
我深知自己是个不务正业的语文老师:到公园跑步到球场打球到馆里瑜伽,被人认为是体育老师;做心理咨询看专业书籍听心理讲座,被人认为是心理老师;学画画学摄影去旅游充其量是个大龄伪文艺女青年。除了练字背诗阅读外,我的课外生活真的与“语文”关联不大。我没有做过一本一本的试题,(虽然一直想做);我没有针对今年中考试卷,亲自猜过题;我不善于总结做题规律,也极少整节课指导学生具体写作方法……
现实很残酷,理想主义者的教学理想也未必丰满。
从七年级开始抓书写,三年后仍是有许多孩子字差得很。那天我在台历上写下某同学从今天开始将字写好的提醒时,思路忽然由“孩子不愿意写好字”拓宽去:如果语文老师的字像是艺术品一样在黑板上展现,是不是三年下来,看惯了也记得了,字迹自然会好很多?最终,我的字不够好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了。仍是得练字。
致力于让学生听得快乐学得开心的语文课上,这个孩子对语文却“从没有过兴趣”。而每次我说“接下来我们做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时,让她一次又一次地让心情如坐过山车,经历大起大落的希望最后失望。因为有些课文我自己也看得肤浅,有些备课自己也写得随意。如“濠梁篇”与“惠子相梁”去年已经学完,但昨日听了吴广平教授的“走近庄子与《庄子》”,我才略见“庄子的影子”……
我对她的理解,并不一定是她所要的理解;我对她的鼓励,也并不一定是她所要的鼓励。因为,“子非鱼”,我有时候不经意间或许“暴力解读”了孩子的心境。我的自以为是。
所以,我确与“优秀”有着遥远的距离。所以,孩子纯净的心灵是一面镜子,在他们身上看到的我们,比我们以为的自己更加真实客观。在周边都是认同与肯定的声音里,在自己的洋洋得意沾沾自喜的心态里,更需要感谢这个孩子将我拉回到真实的自我状态。看到问题,思考,改进,方可继续前行。
于是在昨天语文课后,我坦诚地和孩子们说了以上心理,并且真诚而不点名地在班上感谢她,既让她安心,(以往写下建议的孩子都是趁着情绪激动写下的,待几日后心情平复又惴惴不安于我的反应),也希望我对待错误与他人建议的态度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多积极正面的能量。虽然,我仍是很忐忑。
同时,我也应该要接纳我再怎么努力仍然有孩子并不喜欢语文、有孩子并不喜欢我的事实。但是不论他们如何对待语文对待我,我都会无原则地心生喜悦接纳他们、热情澎湃上好语文。外在的世界再如何变化,我坚持自己的原则,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就好了。
我说这些话时,每一个孩子都用灼热的眼光看着我,每一道眼光都炯炯如炬,他们抬头望向我的专注与纯真深深地打动我,于是最后我坚定地说:“我不是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但是我会不断向‘优秀’靠拢。到生命末端时,可以骄傲地说,我是一个很努力的语文老师。”此时的我,眼里也一定有光。
极谨慎理智地对待感情的珊聪在日记里写了《温暖的生长,温暖地生长》一文(孩子的周记定是经过本人允许才发出共享的)。她提到上周语文课里的老师肯定刘焱挤出作业时间誊抄作文是“一次普通但是勇敢的举动”时,“好像迷离”地懂得:这是老师“散落在日常生活角落里”的,“用一颗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教育。
文/成珊聪 文/成珊聪我想,罅隙里的微风,名为《晨曦》的钢琴曲,会融合在三月的阳光里,带着温暖与光,汇入时间的河流,让孩子们拥有更璀璨充盈的生命。
摄影/布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