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四友,是初唐诗人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的并称,世号崔、李、苏、杜。苏味道、李峤早有并称,他们的诗歌内容较贫乏。崔融、杜审言倒是写过一些有生活实感的诗作,其中以杜审言的诗歌最为出色。尤其他的五言诗,格律谨严,杜审言使得五言排律渐具规模。
文章四有是宫廷御用文人,地位显赫,他们写作的诗歌大多都是应制诗,因而能以“文翰显时”。“四友”诗风不一,律诗以五律居多。而对于律诗
的成就,四友中,当属杜审言。
杜审言,字必简,原籍襄阳,是杜甫的祖父,为人恃才傲物。胡应麟《诗薮》说:“初唐无七言诗律,五言亦未超然。二体之妙,杜审言实为首倡。”杜审言现存的28首五言律,除一首失黏外,其余的完全符合近体诗的黏式律。他在五律方面的成就已超过了杨炯,使五言律的创作首先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杜审言最有名的五律,是他早年在江阴任职时写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生动地写出了早春的气息,给人以华妙超然之感外,体现出丰满圆融之美。
这首诗造语警策。体例上韵脚分明,平仄和谐,对仗工整,已是成熟的律诗作品。结构上,首联一个意群,颔联颈联一个意群,尾联又一个意群,并且首尾呼应、中间展开。这种行文方式是初唐律诗乃至此后的唐律中常用的格式。因此,这首诗可谓初唐时期完成近体诗体式定格的奠基之作,具有开源辟流的意义。
崔融,字安成,齐州全节县。唐朝大臣、文学家。
崔融出身清河崔氏乌水房,进士及第。圣历初年,武则天册封嵩山时,进献《启母庙碑》《朝觐碑》,授著作郎、起居舍人、内供奉,迁中书舍人。后来得罪宠臣张昌宗,贬为婺州长史,迁礼部郎中、大理少卿、知制诰,依附于张易之兄弟。神龙革命,贬为袁州刺史,拜国子司业,兼修国史。神龙二年,以预修《则天实录》功劳,册封清河县子。创作《则天哀册文》时,苦思过甚,发病而卒,获赠卫州刺史,谥号为“文”。 文华华美,当时无出其上者。凡朝廷大手笔,多由皇帝手敕,交付完成。作品《洛出宝图颂》、《则天哀册文》,尤见功力
《拟古》
饮马临浊河,浊河深不测。河水日东往,河源乃西极。
思君正如此,谁为生羽翼。日夕大川阴,云霞千里色。
所思在何处,宛在机中织。离梦当有魂,愁容定无力。
夙龄负奇志,中夜三叹息。拔剑斩长榆,弯弓射小棘。
班张固非拟,卫霍行可即。寄谢闺中人,努力加飧食
苏味道 ,字守真,赵州栾城人。唐代政治家、诗人,汉朝并州刺史苏章后代,宋朝文学家苏轼先祖。
苏味道自幼聪颖, 并文才出名。20岁,举进士及第。武后强权当政时,明哲保身,避免得罪各方,处事模棱两可,时有“苏模棱”之称。神龙政变时,依附张易之,贬为眉州刺史,卒于任上,归葬于今栾城县苏邱村。苏味道和文章四友的贡献几乎一致,就是对唐代律诗发展有推动作用,诗多应制之作,《全唐诗》录其诗十六首
《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此诗对仗工稳,前后照应,结构紧密,可称得上初唐五律的典范。作品以其常读常新的艺术魅力昭示着后世诗人,促进了五言律诗的成熟。“火树银花”一词亦成为描写节日之夜的特用成语。历代诗评家对此诗多有赞赏。
李峤字巨山。赵州赞皇(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
李峤作品:
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据说这首诗是李峤、苏味道、杜审言三人一起在春天游泸峰山,有感于景色秀美,清风徐吹,李峤诗兴大发,随口吟出了这首诗。 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