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周一文
漫读试卷||期末卷里的“风景”2

漫读试卷||期末卷里的“风景”2

作者: 书山花开 | 来源:发表于2019-02-03 13:04 被阅读98次

    文/书山花开

    漫读试卷||期末卷里的“风景”1

    上篇讲写作方面的,这是第2篇,讲基础题与阅读题。

    一、诗文默写题

    记忆,本是学习中的基础和较小的一部分(根据布卢姆的《教育评价》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就认知领域而言则包括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六个能力或学习水平,见黄光扬《教育测量与评价》p6),但对有些学生而言,几乎是学习的全部,就基础较差的班级而言,也是复习中的最花时间而又收效最明显的内容。字词注音的识记虽范围广博,但占据分数有限,所以,最主要的记忆还是诗文默写部分。

    现选择本次期末考试“古诗文默写”8分题中的个别句子,略加说明。

    如默写“富贵不能淫”,因中间已有“贫贱不能移”句降低识记的难度,后又有“大丈夫”的提示圈定范围,所以该句的默写单纯考查识记而已,况且该句还属于脍炙人口的名言(章新其主编《语文命题技术研究》P54就古诗文默写命题指出:“古诗文中的经典名句是指那些脍炙人口、历来广为传诵、具有生命力的诗句”“具体来说,命题时一般选取以下三类句子,即:揭示人类社会及事物发展规律的句子,即富有哲理性句子;抒发爱国情感情怀、崇高理想、坚强意志、思念家乡亲人等美好感情的句子;描写优美意境的名句”),因此,看来似乎问题不大。但细看试卷,就发现并非如此,答题之错误百出,简直匪夷所思。选择部分如下图:

    图片:富贵不能淫

    仔细分析,写错的原因可能有:(1)文章不会背,“富贵不能”云云,单是道听途说,略有感觉而已,所以写成“富贵不能惑”“富贵不能泛”“富贵不能移”什么的也在情理之中;(2)“淫”字掌握不正确,会背但写错了,或多一笔,或少一笔,或错一笔,种种的可能都有,全凭想象力;(3)没有真正理解该句子,这个句子和相关的这篇课文(尤其孟子的思想),和自己没有建立关系,所以即便默写了,也不属于自己的——章新其主编《语文命题技术研究》P199指出“唯有将知识运用于新的情境,使具体的生活经验与抽象的知识储备发生交互作用,不断进行重组和建构,才能真正提升实践能力,使学习与学生的现实及将来的生活真正相连”。

    最后一点是根本原因,也就是说,说到底不是什么技术问题,记忆问题,理解能力问题,关键的还是意识问题,即有没有将知识的学习与自我及自己的生活进行建构,使之成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胡勤《语文认识论》P186“知识在学习者参与下成为主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样的知识对学习者来说,是活的、有生命的,也是完整的。

    二、现代文阅读题

    试卷现代文阅读材料是陈忠实《林中那块阳光明媚的草地》。

    (一)第8题:以“林中那块阳光明媚的草地”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下面的图片是部分学生的答案——

    阅读题8(1)

    图片阅读题8(1),就答题而言,可取的有:(1)标清序号,分点作答;(2)答案各点之间,逐渐推进,关系明显,思路清晰。缺陷在于:“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一要求落实不够,就是说,有结论,但没有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

    阅读题8(2)

    图片阅读题8(2),就答题而言,可取的有:(1)抓住文章标题上的双关性,既是自然中的“阳光”,也指人物的思想和精神如阳光那样“明媚”;(2)正确地使用术语,即象征,明媚的阳光和自由生长的草地象征着托翁的仁慈精神和平民精神,这是本文最主要的写作手法,而标题就呈现了这个意图。

    阅读题8(3)

    图片阅读题8(3),就答题而言,可注意的有:(1)标清序号,分点作答;(2)答案各点之间,平行排列,发散思维,尽可能想得周全;(3)从结构线索到内容概括及主题与手法,各点均有涉及,但具体的分析及依据不足,语焉不详,“设置悬念”的手法分析错误。

    阅读题8(4)

    图片阅读题8(4),就答题而言,可注意的有:(1)用词准确,如“线索”“象征”等,术语运用正确无误;(2)稍有依据并稍作分析,前者如“托翁为自己庄园所作的命名”,后者如“心灵善良、仁慈、纯洁的象征”;(3)善于利用第9题的题干提示,关注写作意图,写出作者的情感。

    阅读题8(5)

    图片阅读题8(5),这样的答题是典型的反例,表现在:(1)表述不完整,不仅是因为这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更主要的是没有多方面展开的意识和努力;(2)不曾有知识和能力迁移的意识,如果在答题时能够想起《秋天的怀念》标题的作用,这题就不会写成这样了;(3)缺少规范答题的练习,思考不周全、表述不完整、不曾用固定的术语、没有分点答题、不结合语句和内容进行简要分析等。

    备注:(该题的参考答案)①“林中那块阳光明媚的草地”是托翁给自己庄园的命名,以此为题,交代了此行的目的地和拜谒对象。②明媚的阳光和自由生长的草地象征着托翁的仁慈精神和平民精神,以此为题表达了作者对托翁的景仰和赞美之情。③题目是全文的情感脉络(或题目是全文的结构线索)。(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答出两点即可)

    (二)第9题:本文与课文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都表现了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敬仰和赞美之情,但所用的写作手法却不同,请结合两文内容进行比较。

    关于这题,先应有个认识,即这题的意义何在?教研员姚老师命题的意图何在呢?需要结合相关信息,加以推测与验证。

    章新其主编《语文命题技术研究》指出:浙江省《考试说明》中规定“在阅读中,考查学生的理解、筛选、概括、鉴赏、探究等能力”,现代文阅读的关键能力主要有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五种类型。‘“理解”的认知过程包括解释、举例、分类、概括、推理、比较和说明等子类型。在阅读中,理解、概括、推理、比较、说明等运用较多。(P105)由此可知,理解是阅读考查的重要能力点,而子类型“比较”就在其中。

    “比较”的重要性还在于,它是沟通教与学、学与考的重要手段。章新其主编《语文命题技术研究》P190“课外阅读材料的考查要注意密切联系课内所学内容,侧重于考查学生盘活已有的知识,检测学生灵活运用课内所学知识的能力(迁移能力)”。

    新教材即部编教材有个特点,就是将“语文素养”细化为知识点和能力点,并有梯度地分配到各册教材中——部编初中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著《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中《谈谈中小学语文备课》p139提到“这个转化过程有一项工作很重要的,那就是安排每学期课程单元组合和教学的梯度。新课标强调语文素养,那么我们可以先做这样的工作,就是罗列一下到底小学、初中要掌握哪些基本的语文知识,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必要的训练,具备哪些基本的语文技能,这些要点即知识点、能力点,也就是讲课的重点,要分布到各个单元、到每一课。所谓梯度,所谓螺旋式提升,都要先有这种安排。据此,选择关于托尔斯泰材料的文章,不仅是课文的有效扩展和补充,而且由此构成一个“互文本”即组合文本,借此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托尔斯泰,而且通过“比较”的方法,落实课文中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达到“盘活已有的知识,检测学生灵活运用课内所学知识的能力”的目的。

    下面的图片是部分学生的答案——

    阅读题9(1)

    围绕“写作手法”,就表达情感的手段,比较两文的不同。课文《列夫·托尔斯泰》课后的阅读提示是这样写的:“文章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凡甚至粗劣的长相。作者极尽铺陈,步步蓄势,甚至用刻薄的语言,来调侃托尔斯泰的外貌。后半部分笔锋一转,透过托尔斯泰的眼睛,展示出他天才灵魂的深邃、伟大,字里行间洋溢着仰慕、崇敬之情。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使全文形成一种巨大的反差,带给读者强烈的震撼。”(p39)这是回答课文写作手法的“依据”,其重心在“欲扬先抑”手法及其呈现的方式和效果。而试卷中的阅读材料是怎样刻画人物与表达作者情感的呢,需要通过阅读及分析才能答出本题。图片阅读题9(1),前半部分基本正确(缺少对比物,即“眼睛”),后本部分所提到的“移步换景”,是访问故居,感受人物以组织材料的办法,但不足以体现人物精神并表达作者情感,所以,阅读重心有所偏离,或表述不够严谨。

    阅读题9(2)

    相对于上一图片的粗疏简略,图片阅读题9(2)中的答案,分析较细致,阐述也较充分,写作间陈设所反映人物生活的简单朴素、树上铜钟所起到对穷人的帮助作用并借此展示人物仁慈善良的心灵、亲自制作靴子所体现的平民化的“转向”以及写墓地的草与草地上的阳光等景物所包含着的象征色彩及情感意味,等等均有所涉及,并要言不繁。

    阅读题9(3)

    图片阅读题9(3),答案基本正确,但表述上有问题,如“饱含故事和品质”、“讲述一些景物”等,用词不够准确。事实上,答这样的阅读题就相当于写一篇小型议论文,应有明确的观点,有充分的依据,结合文本作细致的分析,并且思路清晰,用词严谨正确。涉及到关键知识点或能力点,诸如“欲扬先抑”“典型事件”“寓情于景”“象征手法”等,更应正确无误。

    阅读题9(4)

    图片阅读题9(4),先讲课文,再讲材料,最后又去讲课文了,思维混乱;缺少课文中核心知识点“欲扬先抑”这个术语,而笼统地以“外貌”代之,而“居住的地方侧面描写”这一说法,内容含糊不清,表述不够正确。

    阅读题9(5)

    图片阅读题9(5),“让人惊讶的一面”算是什么写作手法,而更欠缺的是答题的应有规范和正确的阅读习惯,表述中缺少文本依据,也没有细致分析,仅仅写了阅读后留下的一些模糊的感觉。

    备注:(该题的参考答案)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先通过肖像描写极力表现托尔斯泰丑陋平庸的相貌,然后通过对他眼睛的描写,来揭示反衬出灵魂的高贵。《林中那块阳光明媚的草地》通过典型事件的记叙来刻画托尔斯泰仁慈善良的内心世界,并通过居室及其周围的环境描写寓情于景,用明媚的阳光和自由生长的草地象征托翁的仁慈精神和平民精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漫读试卷||期末卷里的“风景”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dqs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