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你不是"爱无能,因为它根本是个伪命题

你不是"爱无能,因为它根本是个伪命题

作者: 妖姬OL | 来源:发表于2017-02-21 17:03 被阅读91次

    当我看到这个"爱无能"这三个字时,内心是充满抗拒的。因为这个字眼,天然就带着一种"习得性无助"的气质。

    于是我认真的搜索了关于"爱无能"的文献。发现某个有名的心理学自媒体的文章中,对爱无能的人做了如下的定义:"他们不具有爱的能力,不允许自己去爱,因此不会将自己调整到"可以去爱"的位置上。但他们并不是不负责任的人:他们会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那些显露给外人看的事情。"

    然后你大概就知道文章的"套路"是什么了:定义"问题",诊断"问题",解决"问题"。所以在那篇文章里,作者先定义了什么是"爱无能",然后告诉我们"爱无能"的表现都有哪些,最后告诉我们该如何应对"爱无能"。简直完美,对吗?

    不,我想说,我们完全错了。

    在后现代的心理咨询中,特别看重对于语言的运用,并且对所有的"理论"都抱持着怀疑的态度。

    如果我们仔细的看看这种文章的脉络,就不难发现,它后背是基于一种模型的,这个模型,便是"病理模型":我们首先会把一个现象归结为某种疾病,比如它的名字叫"爱无能",然后拿出一副"砖家"的姿态,告诉读者它的表现或者说症状如何,最后很权威地拿出一个可以"救赎"读者的解决方案。

    如果你期待在我写的这篇文章中得到这些,恐怕我会让你失望了。因为我不会下任何诊断,并且我也无法为你提供一个,只有你自己才知道的解决方案。

    如果你已经厌倦了打开文章,然后发现自己好像是抑郁症,焦虑症,神经质人格,在关系中过度求索,情感隔离,巨婴,或者爱无能;如果你不再想无数次不自觉地"对号入座",发现自己有无数的"问题",可是答案却在那些"砖家"手中;如果你不再想让自己成为无助的"病人",你希望你是自己生命的主人,并且你希望发现自己是有力量的,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专门为你写的。

    01

    语言并不仅仅是一个工具,

    语言会反过来定义我们是谁。

    首先,我还是想说说为什么我特别不喜欢"爱无能"这个词。

    这个词本身就是有问题的,也许你觉得我在咬文嚼字,但语言并不仅仅是一个工具。语言会反过来定义我们是谁。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你被人叫做一个"结巴",和你被人描述为"在紧张的时候说话会没有那么流利",哪个会给予你更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呢?显然是第二种,对不对?

    当我们被简单粗暴地贴上一个标签时,我们其实是被重新定义了的。我们看不到流动的,发展的,变化的自己,也看不到不符合这个标签的例外情况,这,便是标签对我们的固化和僵化。

    而且"爱无能"这三个字,太过恶毒。试问当一个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时,难道不会感觉到绝望吗?

    再举个例子。假设你想表达自己英文不太好,请你仔细品味一下,以下两种表达方式带给你的感受:

    我没能力学好英文。

    我现在还没有学好英文。

    我想问问你:哪种表达方式让你更想去学习英文呢?

    我猜你的答案是第二种。为什么呢?因为当我们"承认"自己没有能力学好英文时,我们似乎在暗示着某种深刻的,不可逆转的"缺陷",而由此所产生的绝望,会让我们更容易干脆选择放弃。可是当我们意识到,我们只是现在还没有学好,而我们的现在,并不代表未来时,我们才会更加有学习和改变的动力。

    同样,当我们认为自己是"爱无能"时,我们好像在描述着自己身上某种"深刻的缺陷",我们也许会对自己说:既然我都没有能力去爱别人了,是不是我就已经病入膏肓,甚至怎么努力都无法幸福了呢?

    而当我们认为自己是现在还没有学会用更好的方式爱别人时,我们知道,这些爱别人的功课,只是因为从前或者当下的境况,让我们还没有学到,那么也许我们会更愿意去学习和改变,更愿意像弗洛姆说的,去学习爱的艺术。

    请不要再定义自己为"爱无能"了,因为你与生俱来学习爱的能力。

    02

    爱是一种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

    爱是一种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

    我们与生具来就拥有跟别人同在,聆听,同理,帮助和看见别人的能力,这些都是爱的语言。

    婴儿天然地会对别人的存在,声音和行为感到好奇,他们会尝试着理解对方想要表达什么,并且他们脑中的镜像神经(mirrorneuron),会让他们去理解对方的情感和行为,去"感同身受",去与别人同在。

    当我们觉得足够安全时,我们自然愿意向别人敞开心扉;

    当我们袒露自己最深的秘密和恐惧时,如果发现对方仍旧能够不评判我们,仍旧抱持着接纳和尝试理解的态度,我们就会自发地信任,自发地表达最真实的感受和想法;

    当我们信任一个人时,我们就会不自觉地依赖他,也容许他依赖,并且在这份关系中关心对方的感受和想法。

    所有这些,都并没有什么特别。

    也许你要问:既然爱是每个人与生具来的能力,那我为什么感觉到很难去爱别人,或者很难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爱呢?

    其实,在很多情境中,我们之所以觉得自己"没有爱的能力",是因为我们在经历的事情,让我们没有认知资源把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但是当我们处理和整合好这部分挑战之后,爱的能力,自然会回归。

    因为不方便举来访者的例子(我要充分保护他们的隐私),Joy决定在这里冒个险,充分信任你和这个世界,然后做一次深刻的"自我暴露"。

    一个你不知道的秘密是:我在自己人生的前26年里,几乎都无法感受到父母给我的爱。在理智上,我清楚地知道他们是爱我的,可是在情感上我却没办法认同。

    在一次做慈心禅(冥想的一种方式)时,指导语邀请我在脑海中去想一个深爱自己的人。当时我竟然找不到任何一个我觉得深爱自己的人。如果按照现在流行文化的说法,我一定是"爱无能"了!因为我竟然都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不可否认的,浓浓的爱。

    现在,我几乎每天都能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并且如果你现在让我想一个深爱着我的人,我会想出很多个人。这也许并不是因为他们更爱我了(虽然他们的确也有很多变化),而是因为我更能够感知到来自他们的爱了。

    后来,我才渐渐地理解到:

    从前我对父母,有很多没有或者我觉得不能被表达的恨意。我恨他们对我生活的过分管控,恨他们在我转专业的过程中没有给予更多的支持,恨他们不理解我的梦想,恨他们在我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时,总是充满各种评判和建议。

    这些恨,在从前,并没有充分被我看到,也没有被我整合。

    而从我的26岁到30岁的4年间,我不断地尝试着更加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也更加容许自己先是去憎恨,然后是去原谅,从前的关系中,我们给彼此带来的伤害。奇迹般地,在我梳理好自己的"恨意"之后,我越来越能够体会,看到和理解,父母对我的,如此深沉的爱。

    我想从前,并不是因为我"爱无能",才无法感知到来自他们的爱。

    而是这份爱的背后,还有我对他们的恨意。当我还没有整合和理解好这份恨意时,我的认知资源,仍旧都被拿来去应对这部分恨了,怎么可能还有精力去看到他们对我的爱呢?

    所以充分去理解自己,看到自己,整合自己当下面对的议题,才能让我们的爱流动起来。

    03

    不要让语言绑架你,你拥有爱的能力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难去爱一个人的时代。但原因并不是因为我们中的更多人得了"爱无能"这种病,而是因为主流文化让我们更多地把其他东西,放在比爱更重要的位置。

    请不要让主流文化的声音(包括那些所谓的流行心理学)绑架你,定义你。你不是"爱无能",也不是什么"巨婴"!

    你并不缺乏爱的能力,只是如果爱是一门艺术,你总可以通过不断修炼来让自己更好地去爱别人。

    我们也生活在一个功利化的时代,商品经济的文化教会我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先问"它是否有用?",而不是问"它是否对我们的个人价值很重要?"我们更关心自己是否能考高分,是否能升值加薪,是否能评职称,而不是关心我们是否比昨天更会爱周围的人了。

    当我们关注的是利益,而不是人性时,我们助长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而当这份信任,这份安全感消失时,我们就变成了所谓的"爱无能"。

    当然了,我也并不觉得每个人都值得信任,只是我们可能需要先培养起自己的这份信任,从信任自己开始。

    什么叫信任自己呢?就是我们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真正能够做到一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如实如是。

    只有当我们能够如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时,才会相信别人也可能这么做;

    只有当我们能够尝试着理解自己最不堪甚至羞耻的想法时,才会相信别人也可能这么做;

    只有当我们愿意耐心地聆听自己时,才会相信别人也可能这么做;

    也只有当我们即使失败也绝不放弃自己时,才会相信别人也可能这么做。

    04

    在每天的生活中修炼爱的艺术

    那么我们到底如何在每天的生活中修炼爱的艺术呢?我仍旧没有地图,我仍旧觉得你是自己生命的专家,所以答案需要你自己去觉察,发现和创造。但我想在自己有限的知识框架和个人经历中,跟你分享几点我的体会:

    (1)如果我想拥有爱,就必须让爱融入我的生活。爱的意愿比爱的能力更重要。

    如果我渴望爱与被爱,就要在我的生命中,把它们放在一个更重要的位置上。举个例子,如果我真的看重亲密关系,那么在我的空闲时间里,我会把更多的时间用来陪伴伴侣,而不是放在工作上。

    (2)如果我发现自己无法感受到来自别人的爱,或者是无法去真诚地关切别人。

    也许我需要问问自己,是不是有什么我还没有处理好的议题,在占据着我全部的认知资源,让我没有经历去感受爱与被爱?

    比如一个在抑郁或者焦虑中的人,再或者一个因为身体状况在对死亡恐惧中的人,可能都并没有更多的认知资源去研习爱的艺术。这个时候,我们可能先要去探索自己的议题,回答生命对我们的叩问,才能让自己重新有力量开始爱的旅程。

    (3)培养对自己的信任。

    一个不信任自己的人,也很难去信任别人。而信任自己,是我们能够如实真挚地生活,直面不完美的自己,也拥抱自己所有的阴暗。

    我的来访者经常在面临一切人生选择时,问我该怎么办。他们可能会问:"Joy,你说我该不该结束这段感情呢?""我该不该和他约会呢?""我要不要辞职呢?"我当然无法给出他们答案,但是我会引用凯伦霍妮的话说:"如果你要为自己感到自豪,就去做能够让你感到骄傲的事情。"

    (4)培养对别人的信任。这个世界上的确不是每个人都值得信任,并且在每个人面前,我们做自己都是安全的。但就像BreneBrown对脆弱的解释一样,爱,有的时候就等于脆弱。所以脆弱反而是一种力量,而不是软弱。

    也许我们可以试探性地尝试着分享自己的脆弱,然后看看对方是否值得被信任。当然也没有人是完美的,所以当我们看到对方在很努力地体谅和理解我们时,及时他们最终还是没有做到,这份努力本身,也是值得被看到和感激的。

    (5)不断地学习自我慈悲,自我友善,自我理解的艺术。从前我每次写关于"爱自己"主题的文章时,总有朋友会问我:"Joy,难道爱自己就是放纵和纵容自己吗,难道做得不好也要夸自己吗?"对此我的回应是:不是。爱自己,是如实地看到自己的样子,不评判,不指责,也不伪装。因为大多数时候我们对自己都充满评判和自我谴责,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刻意去看到,自己的努力和不容易,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去编造任何不存在的东西。当我们能够温柔友善地理解困境中的自己时,我们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人。

    (6)爱的艺术绝对不仅仅在亲密关系中修炼。

    诚如弗洛姆所说,爱,是我们对待整个世界的态度。你可以把每次对话,每次与人的互动,都当做是爱的艺术的修炼和实践。在艺术的路上,并没有什么对错好坏的非黑即白,但它没有一劳永逸,并且永远都是用进废退。

    一个再有绘画天赋的人,也需要在每天的绘画中培养自己的能力,一旦不画了,能力就会减退。爱的艺术,也是如此。

    以上这些并不是什么培养爱的能力的"完整地图",其实我还有一整本书的话可以分享,并且我相信除了它们,你修炼爱的艺术的路径,也许跟我并不相同。

    对不起,请不要再叫我爱无能了,因为我并不无能。

    对不起,我并不愿意被任何根本不了解我生活的"砖家"定义,我有爱的意愿,我在让自己成为一个更有爱的人的路上。

    对不起,也许我跟每个人的起点都不同,但我所有为爱作出的努力,都值得被看到,尤其是被我自己看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不是"爱无能,因为它根本是个伪命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duu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