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些莫名其妙的恐惧不安,是如何产生的?
有时你会感到沮丧,这倒是不奇怪。可是,有时你会莫名其妙的跟着他人沮丧,这是怎么回事儿?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沮丧高手”?
其实,社会上充满了各色各样的沮丧高手,他们把自己的生活寄托在痛苦之中,并且用自己的沮丧来控制周遭的人。
这些沮丧高手,借着“充分的理由”,透过各种方式,把自己的沮丧发散开来,弄得大家都莫名其妙地跟着沮丧起来。
接着,他们以同样的心情和方式,把自己的沮丧传播出去。
人会对未来充满怀疑和恐惧,大多由此而产生。那如何摆脱呢?
一旦恐惧袭来,怎么办?
我们举个例子。
看恐怖电影的时候,我们很难不被吓到。一旦恐惧袭来,很难阻止心跳的加速。但是只要我们愿意,可以在任何时间起身离开。
而随着离开的动作,我们的恐惧感马上解除,心跳也恢复正常。
这正好体现了行为科学家格拉瑟提出控制理论(后来改称选择理论)。他认为我们是一个控制系统,可以控制自己的行动。
换句话说,若是心智做好灵魂和身体的沟通,我们可以正确地选择所应该产生的行动。
但是,有时候,我们似乎经常倾向于选择让自己痛苦的消极处理方式。
比如,一个十岁大的男孩,在空无一人的广场中,从所骑的脚踏车上面摔下来,他选择了不哭的反应。因为在没有旁人在场的情况下,哭有什么用?完全是没有意义的动作。
但是,回家之后,小男孩却选择了哭。而且一到自家门口,就哭成一个泪人儿,在母亲面前宣泄一番。
比如,一位年迈的母亲选择了全身酸痛来控制女儿的感情,使女儿选择了不够孝顺的愧疚,好在电话中聆听她的喋喋不休。
再比如,某人失去一份非常理想的工作时,马上选择了沮丧,从而避免正面接触失业所带来的恐惧。某君经过长期的沮丧之后,毫无原因地停止了沮丧,因为他已经选择了自杀。
既然我们能够做出选择,为什么不能选择正向的思考,放弃让自己痛苦的选择呢?
人总会老去,我们都羡慕那些长寿的人,为什么不能向他们学习,同样选择长寿呢?
长寿有三项秘诀,那就是饮食、运动和冥想。
饮食正确,多吃蛋白质和低热量的食物。保持适当的运动,每天至少走五千步。练习冥想,让心安定。
但是,世界上任何地方,长寿都有一个共同的条件,那就是“心胸开阔,不要患得患失”。
我们要选择对长寿有利的动作,做出正向的选择。那么,心想事成是十分可能的。但是,仍然有一种限制,就是不能够违反天命。
人要学会控制,学会正向思考,这样就能避免被恐惧、被痛苦控制。
如何摆脱沮丧的控制?
我们要了解:他人的痛苦是出于自我的选择,如果采取适当的方式,使其自己改变,就能摆脱。
我们要认清:我们并不是先天安排好必须沮丧消极过日子,也不是自然感觉沮丧,而是我们自己选择了沮丧。
莫名其妙跟着他人沮丧,也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比如,一对夫妻在工作中都遇到了一些困难和不如意的事。当然,这并不表示他们工作表现得不好,只不过这些细微的失误,积少成多已经让他们有点透不过气来。
而实际上他们心知肚明,回家后还有更多令人泄气的事等待解决。双方在这种情况下,都不免对家人口不择言。
其实这些言语,平日也不觉得特别刺耳。只因当时心情已经沉重得不堪忍受,所以才选择了大为冒火的迁怒行为,以致伤害到家人。
如果这对夫妻能够在回家之前,选择“不把办公室的情绪带回家”,并且“准备迎接家人的抱怨”,就算面对另一半的口不择言,也会选择“暂时不响应”的方式。于是可能爆发的剧烈口角战,很可能化解于无形。
既然我们选择了不被控制,却也不能反过来企图控制他人。除非对方自己改变,否则我们永远改变不了任何人。
我们都不喜欢被他人控制,但有时却喜欢或者经常控制他人。
所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尤其是在现在大家都很容易情绪化的情况,就显得十分重要。
人是自己的主人,改变自己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换句话说,你是积极还是沮丧消极,都取决于你自己的选择。
正向正面看问题,更容易心想事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