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在他的《活法》里写到,人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的方程式: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也就是说,人生和工作的成果是由以上三个要素相乘而不是想加得来。能力,也就是才能、智商,多半是先天的资质,包括健康以及运动神经等;而热情是指工作的赶劲和努力程度,这是后天的要素,可由自己的意志来掌控。两者都是正数,可以从0-100打分。思维方式是人对于人生的态度,包括哲学,理念和思想等。这三要素中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它即可以是正也可负,可以从-100到100打分。如果思维方式是负值,那么三者相乘就是负的,人生就是负值。是思维方式决定人生的结果。
不少人在一生中,没有认真地研究和思考思维方式,但思维方式其实在你所感知所做的每件事上都在体现。一个管理者,把他的两个下属找来,让他们去了解一个新的潜在客户的需求。第一个下属听完后,做了对一个新客户公司和产品的研究,然去见了客户,在规定时间内,他向管理者阐述了客户的需求和喜好,完成了分配的任务。第二个下属听完后,做了跟第一个下属类似的研究,之后再去和管理者了解想要达到的近期目标是什么?长远目标是什么?公司目前的可配备的资源是什么?他还通过各种关系,了解到客户目前的项目,项目的挑战。之后就和公司内相关项目的专家,草拟了一份方案。见客户的时候,他和公司内专家一同前往。讨论的结果相当好,他不仅了解了客户的需求,还拿到了项目的合作权。一个下属达到了目标,另一个下属不仅达到,还超越了目标。这是优秀和卓越的区别。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不同的行动,最终决定不同的结果。
思维方式的转变是比较艰难。它根深蒂固埋藏在当年的基因里,血液里,控制着我们这些年成长的思维习惯,让我们做出现在跟客观上已经不合理的选择。我们现在的决定,其实都是被过去绑架。我们之前的思维模式和对世界的认知,就像一个思想的牢笼,形成一套固定的思维定式。克服思维定势,我们需要先去客观地分析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其实质是什么,客观上应该做什么?然后再结合边界条件决定实际如何做,乃至是否需要争取和创造新的边界条件,从而使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
一个人由个人贡献者,转行为管理者,思维方式需要发生根本的改变。公司花这么多钱雇一个管理者,时间是不完全属于他的,因为管理者的时间是很贵的。如果管理者还停留在原来个人贡献者的思维上,凡事亲力亲为,或者是没有充分发挥好下属的主观能动性,或者是浪费时间在一些低效率的事情上,那么整个团队的效率就会低。那是在浪费公司的钱和资源,是不道德的。原本觉得份内的事,从经济效率角度,变得不道德。
富人之所以是富人,与穷人在思维方式上有根本的区别。在《鲁豫大咖一日行》的节目中,王健林接受采访说到“很多年轻人,有自己目标,比如想做首富是对的,奋斗的方向,但是最好先定一个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这样的话出自王健林这样的人大家会觉得正常,但是一般人是否敢说这样的话?或许会说,不可能吧!或许会说,那是富人的目标,与我无关。或许会说,我的小目标没那么大等等。富人的思维方式,即便是目前暂时还没有钱,未来一定会有。而如果一直用穷人的思维方式,那恐怕就算是天上掉金子了,也很难一直富下去。这就是富人和一般人的思维的区别。
如果你足够用心,从一些生活小事中也能看到自己思维的局限。我们的认知模式倾向于利用知识、经验、情绪等来做判断,而不是分析,这也是造成惯性思维或定势思维的原因。从边界条件出发思考问题,你可能会不自觉地排除许多本来存在的可能。从问题本身出发开始思考,你会对现实有更深刻和全面的了解,看到更多的机遇,做到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