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因粮于敌

因粮于敌

作者: 陆兮 | 来源:发表于2024-03-08 23:30 被阅读0次

原文: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译文:

善于用兵的人,不用再次征集兵员,不用多次运送军粮。武器装备由国内供应,从敌人那里设法夺取粮食,这样军队的粮草就可以充足了。

在很多古装战争剧中都能听到一句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三国时期的曹操在作战中经常断敌人的粮草后路,而自己的粮草却守得很紧。由此可见,粮草在战争中的作用有多大。

这一原理应用于各种较量之中,其中也包括商战。商场上的变化很快,一旦差池,便会给对手以可乘之机。如果可以节省大量的财力物力,便能借力打力,以战养战,从而获得优势。

蚬壳石油公司是世界闻名的超级石油集团,与美国老牌的石油公司艾克森集团、美孚集团并驾齐驱,在石油界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可在若干年前,蚬壳石油刚刚进军美国市场时,“石油大王”美孚公司根本没有把它放在眼里,认为它只不过是个不值一提的“小不点儿”,不足以引起他们的注意。

蚬壳石油公司的来头还是不小的,它是由英国和荷兰联合开办的石油公司,可谓是野心勃勃。

在起步之初,蚬壳公司就是借助“市场领袖”的力量,在广告宣传中大见奇效的。

蚬壳石油公司通过长期的研究和反复的实验,取得了一系列关于耗油量、汽车保养、驾驶安全等真实而可靠的数据资料,但这些信息该如何传递出去以示自己的专业性呢?

由于自己势单力薄,知名度低很难引起消费者的关注,于是他们想到借助权威机构的力量来达到宣传的目的。由于红十字会、国家安全委员会等机构是居于“市场领袖”地位的组织,他们的意见最易为消费者接受,因此由他们审核通过的研究资料也具有很高的权威,所以蚬壳公司选择依靠他们将信息传递出去。

蚬壳石油公司十分积极地与红十字会、国家安全委员会等权威机构联系,把研究结果向他们汇报,并由这几家权威机构审核通过,通过之后,蚬壳石油公司就把这些研究资料分阶段印成“答案在蚬壳”的小册子,夹在消费者杂志和用户指南中,由此扩大影响。

除此之外,蚬壳石油公司还双管齐下,在电视上也大做广告,说明每加仑蚬壳汽油的可跑里程数,传播有关汽车保养和安全驾驶方面的知识。

经过这样的宣传,蚬壳石油公司所普及的知识逐渐深入人心,而蚬壳石油公司也树立起了“蚬壳石油是最关心您的石油公司”这种牢不可破的形象。公司的营业成绩节节上升,直逼美孚公司,等美孚公司觉察到时,蚬壳石油公司已经站稳了脚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了。

在商战之中,精明的企业家最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为己所用,将“因粮于敌”这种战略思想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蚬壳石油公司就是利用这种思想使自己在竞争中获胜的。

但是,也有人认为,由于历史时期的局限,孙子并没有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来阐述战争,没有全面地认识到军事行动中速决与持久的内在关系,有意无意地忽略了防御持久在战争中应有的地位、必要的意义,以至于将速胜与持久的关系机械地截然对立起来,给人们留下凡是进攻速胜便是好的,凡是防御持久便是差的深刻印象。

后人认为,速胜与持久乃是对立的统一,不应该人为地割裂开来,战争指导者需要根据双方力量对比、战略态势、国际环境等实际情况,来具体决定到底是进攻速胜抑或是防御持久,当速则速,宜久则久。断不可意气用事,否则,“欲速则不达”,画地为牢,到头来必定会遭到战争规律的无情惩罚。

最有说服力的便是抗战时期“论持久战”的理论,当时正是因为秉着这个方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不过,早在几千年前,国际形势远没有这么复杂,孙子有这种超前的意识已经很难得了,用二十世纪的眼光,去评判公元前的方法,多没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因粮于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edy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