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力,就是做事情的能力。
有效地进行精力管理才是保持人生动力的最佳方式。
最久看了美国作家吉姆洛尔和托尼施瓦茨合著的《精力管理》深受启发。
说实话,之前对这种类似这种教人如何成功、教人如何进行自我管理的书很少感兴趣。
但是这本书讲的内容比较颠覆我对于“时间管理”的理解,给了我关于“精力管理”的启发。
“时间管理”的旧观念已不能很好适应当前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了。
铺天盖地的消息传递、随身携带的手机媒体,
我们每分每秒都可以接受到各个方位的信息“轰炸”。
如何有效地进行“精力”管理,比起传统的“时间管理”显得更为重要。
试想
1、你参加了一场长达3个小时的会议,老板没有多说一句废话,但刚到下半场你就发现自己开始难以集中注意力。
2、今天晚上是你爱人的生日,你提前准备了很多惊喜,但傍晚来临时你却因为疲倦失去了庆祝的精神和动力。
3、我们下班后回到家里的时间也不过下午7点半左右,但结束了一天疲惫工作的你,晚上20-23点时间还有精力读书充电、提升自我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时间,挤挤总是会有的。
但“精力”,则需要我们更科学的管理。
精力,而非时间,才是我们高效表现得基础。
关于精力管理,我总结出了如下建议
1、 寻找自己深层的价值取向
“情感容量的最高境界,是足以驾驭所有情感的能力”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具有接受看似相反的品质,
比如悲观和乐观。
世界上哪里有真正的乐天派,
他们只是脆弱和悲伤来得快去得也快。
能快速调整情感、
能把握自身的情感肌肉便是“乐天派”的秘诀。
“情感肌肉的锻炼等同于肌肉锻炼,都要迈出舒适区再休整,即越过极限再留出充足的恢复空间。”
对待沮丧、失望、狂躁等消极情绪时,
我们要正面它们。
每个人都有着相反的品质和情感,
我们不必二选一。
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能够在对立面之间自由灵活地转换。
接受多样化的情绪,是第一步。
第二步便是恢复情绪与快速调整。
这种情感肌肉养成的根基在于内心深层的价值取向。
比如今天你的工作上出了一点小差错,老板批评了你,你感到非常沮丧整天都闷闷不乐,影响了其他事情的处理。
这时你要想,
我的工作仅仅是为了取悦上司吗?
我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获得别人的肯定吗?
答案当然是不的。
这时我们要想,
指导着我们努力工作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可以是“幸福”、“卓越”、“快乐”、“健康”,也可以是“服务他人”“正义”等等。
这些深层的价值取向才是引领我们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如果你是追求“卓越”或“幸福”的价值取向,
一次小小的失误和老板的批评算得了什么,
这些不过是你在追求“卓越”与“幸福”道路上的一个小挑战罢了!
在高强度压力下调动积极情感,
最根本的就是要找准自己的深层价值取向!
找准核心价值,
才能更高效且明智地投资精力。
一些不必要的消极情绪也能随之快速消散!
2、体能精力
体能精力通过氧气和葡萄糖的化学作用获得
当我们想要快速恢复良好的精神状态以应对下一任务时,可以深呼吸,分3次-6次慢慢吐出。
进食5-6顿低热量高营养的食物,注意一定是少食多餐。这样才能提高效率且避免发胖的可能。
早睡早起可以优化效能表现
将最难处理的工作放在早晨,离开手机等干扰集中精力90分钟进行处理
午间小憩可有效提高效率。如果条件不允许,选择一家舒适的小店进餐,或是在办公室听音乐进食也是不错的选择!
3、培养积极的仪式习惯
以往我们都说要想成功必须依靠强大的自制力和自控能力。
殊不知,自律的品质在我们体内本身就是稀缺的,
自控行为本身也会消耗我们的精力!
如果是一个已经成为稳定习惯的行为,
就不需要花太多的精力维持它。
因此悉心培养好习惯,是更高效的自我管理办法。
仪式习惯会自然引导我们做出行动,
从而避免了做出错误选择的懊悔,也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纠结。
习惯可以创造出一个稳定的生活框架。
比如,每周六晚上的时间留给家人,与妻子共进晚餐或与孩子进行读书。
长期稳定下来形成一个仪式习惯,
避免因为各种工作琐事而失去与家人相处的机会。
比如每周锻炼三次,
周三清晨与周六周日下午3点。
要固定好时间与地点。
必须是精准且具体的规划才能促成有效习惯的养成。
30-60天的周期就可以养成一个习惯,
切记一个周期只关注一项重大的变化。
欢迎交流,我是一只什么都好奇的小可爱~
韩语跨管理专业,WHU硕士在读,感谢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