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随笔19:认识自己

随笔19:认识自己

作者: 明珠随笔 | 来源:发表于2022-08-05 11:50 被阅读0次

          什么是认识自己?所谓的认识自己,就是深度剖析自己,对自我的一种深度认知,知道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过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未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再问一下自己为什么?为什么过去是一个那样的人?现在为什么是这样一个人?未来为什么要成为一个那样的人?最后再问一下自己,怎样做才能成为未来自己想成为的那样的人?简单来讲就是: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如何做(how)?对自己的经典三问。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我是什么?一个人,一个中国人,一个中国男人,继续加定语,一个中国80后男人,一个出生在中国豫南农村定居在豫北三线城市的80后中年男人,其实还可以继续加前置定语,加到一句话说明自己的过去和现在。所有的前置定语都是对自我的一种认知,尽量用客观的语言描述自己,不要去修饰,去评判,1981年出生在豫南的一个农村家庭,兄弟姐妹五个,我排行老四,1994年之前没有用过电,也就是说我13岁之前生活在没有电灯电话环境里,看电视也要跑到三公里之外的姥姥家或邻村,小时候家里住的是土胚草房,没有院墙,晚上点煤油灯写作业,家里有十几亩农田再加上我爹开垦的几块小荒地,是我小时候经常光顾的地方,干农活干的特别烦躁,小时候我爹把它开垦的小荒地全部种上黄花菜(小时候我们都叫它斤斤),我们每天的早晨起来的很早去采摘黄花菜,生的拿回来用水煮后再拿到太阳底下晒干收起来封存,积累下来卖钱交学费。记得小时候家里能种七八亩红薯,尤其是红薯叶长大以后需要经常来回翻,尤其是下雨之后,干这种活会特别的累,以前没有机械化,收小麦全部是手工镰刀割麦,夏季收割能搞一两个月,总觉得小时候的太阳比较毒(火热),从小经历了很多体力上辛苦,就在心底冉冉升起了一个强烈的梦想,长大后我要坚决走出农村,考上大学去城里生活。一个农村孩子的梦想就是离开农村,离开土地不要干农活,只要不干农活干啥都行。内心的种子就是这样生长出来的。1994年上初中一年级才开始用上电,我们小学五年级就开始住学校了,那时候没有六年级,上初中需要考试,考上了才能去上,考不上是不能上初中的,我第一年没有考上,第二年我复读了一年,还是去姥姥家农村的学校进行的复读,考上了初中,语文和数学两门考了105分就上了初一。可想那时的学习成绩有多差,基础知识都没有掌握,上了初中以后就更跟不上,基本成绩没有及格过,英语更听不懂,初一开始学英语,汉语就没有学好,英语就更差劲,整个初中三年下来就不知道学了什么,如同混日子,没劲,成绩基本是中下等,但不算是最差的学生。13、14、15岁在老家乡中渡过了人生昏昏噩噩的三年,初四才知道开始学习,人家初中都是三年,我却上了五年,参加了三次中招考试,一次比一次进步,都是拿青春赌明天,为了赌个高中,我比别人多花了两年时间,这两年的学习让我不敢在众人面前抬头,留级是特别的丢人,是伤自尊的。没办法,农村的穷孩子想离开农村除了上学和去部队当兵没有出路,当兵年龄又不够,所以只有读书这一条道可以走。不留级也可以,去上中专,那时的中专一毕业就没有办法上大学了,所以就决定非高中不可了。内心的种子在起作用,我坚决要离开农村,要去城里生活,拿到城市户口。目标一定,只管干就是了,开窍了任何时候都不晚,无非比别人多花几年时间去弥补曾经的虚度年华,上了高中才开始喜欢上阅读,喜欢看课外书,但没有钱买书,穷学生哪有钱买书看,能吃饱饭就不错了,生活费每个月是固定的,那时侯的饭票是从家里拉粮食去学校换的。一顿饭三两票,有时候吃不饱就得花半斤,稍微吃好一点整点荤的就得一斤票,算是比较奢侈的了。初中高中经常从家里拿几瓶我妈腌的咸菜,一瓶咸菜管吃一个星期,馒头就咸菜是标配,记得冬天学校一停电,早上洗脸就是问题,水池里水管没水,就在洗碗池里就着澄清的洗碗水洗脸是经常的事,那时候也不觉得苦,农村的孩子觉得比起在地里干农活幸福多了,愿意上学其实也是在逃避在家干农活。后来为了彻底逃避干农活就得想法设法把成绩搞上去继续上学才是必经之路。

          高中毕业考大学时成绩只能上大专,气哭了!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几年辛苦努力,后来就狠心又复读了一年,最后还是没有拿到好成绩,还是上了个大专,认命吧,就这水平了,不是上学的料,从此以后真他妈讨厌考试,学了那么多年,弄的是啥?学习态度也好,成绩上不去,基础差,方法不对还是脑子不好使,曾经一度的怀疑人生,后来总结起来才知道,整个学习过程是一个搭积木的过程,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方法不对事半功倍,知识是断层的,思考是肤浅的,没有深度的思考,只在肤浅的重复,没有系统的结构体系,只有零散的知识模块,是不足以支撑那宏伟的目标和梦想的实现。人生是在不断地试错和觉醒,认识自己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试错、顿悟、觉醒和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梦想激励、放大、怀疑、重塑的过程。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我2006年毕业,前25年为了离开农村不干农活,我开始稀里糊涂,后来踏踏实实地用了18年时间走过了一段人生之路,人生的四分之一(我按百岁人生计算)就这样过去了,真正的学习之路是从踏入社会之后才算开始,前25年想明白了自己的未来之路要干什么,终极目标是什么,做一个一生利他的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一个人一生可能有很多个身份和职业,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随着他所处的环境、年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在不断的形成、塑造、调整和重建。但终极目标也许只有一个,你想给这个世界留下什么。人生终究是要向死而生。你想通过一个什么样的载体来实现你的终极目标?什么途径?什么领域?什么专业?什么方式?最近这十几年不断地在学习、选择、触碰、摸索、试错、调整和重建。三十而立开始创业,由学习商业理论到践行商业实操,真真切切的经历了创业的艰辛和历练,放弃合伙生意,跨界库存玩具、跨界电子消费品、跨界金融保险,近十年来从二线城市到一线城市,从一线城市到二线城市,从二线城市到三线城市,从三线城市到一线城市,从一线城市到三线城市,不断在城市和行业转换,积累了一地鸡毛,没有在任一个领域里进行深耕,进行深度思考形成深度认知,构建某一领域完整的体系结构和系统认知。这是要深度自我检讨和反省的地方,纵然在金融保险领域取得了一点阶段性成绩,那也不能算做你真的弄懂了这一行,真正离这个行业的专业水准还相差甚远。这一行与我心中的理想创业之路也不在同一个频道上。不过它没有与我的终极目标背道而驰,而是统一的,只是实现的载体不同而已。这些年来我不断在试图用商业化思路和模式来构建我的事业框架,我发现我不是一个好商人,甚至与商人这个身份就差很远。虽有企业家梦想,缺乏企业家精神和气度,以及格局和野心不够大,还得继续历练。

        第三个问题: 怎么做(how)?

    终极目标不变,一生利他。把利他价值放大,就要创造大的价值。如果只是拿一份工作收入,只能养家糊口,没法带动身边的人创造更大价值。目标要坚定,通过商业模式的创见和变现来发挥作用,终身学习是一个习惯,扩展自己的认知边界,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顺势而为。继续通过得到APP来积累和增厚自己的商业通识教育知识储备,提高认知。通过混沌学园积累商业思维模型,提炼成自己的思维模型和方法论。打造自己的“硬件模块库”和“软件模块库”。

        怎么做这个问题,我依然给不了自己一个特别清晰的路径和方法,我真的承认自己认知有限,我需要高人指点,贵人提携,我不知道我的贵人是谁?也许是你、你、你,他、她、他,但我清晰的知道我内心深处的那个贵人就是那颗长在我头脑中“一生利他”的种子,经过我细心的呵护和滋养,在我有生之年,我会让它得到传承。人生终究会向死而生,但传承的利他精神将会永垂不朽!

        一个人认识自己真的很难,一辈子都是在自我认识的过程,你千万别说你对自己特别了解,不见得。旁观者清,自知者明,自省者智,很多时候是需要你有元认知的。一个人的成长是一生的事,不是一时的事,活到老学到老,给年龄有关也无关,看你是从哪个角度来理解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笔19:认识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elp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