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我启蒙老师上课的视频,发现她在很多课上都会特别强调声音的通透,进而讲到手指下去的力量。弹琴就是一个把动作统一协调好的过程,作为最后行动的手指,已经连接手的手臂肩部,主要就是两大部分,肩部和手臂要自然松弛,手掌要支撑好,手指头要立好,从开始学琴到后面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这两部分的调整。
看似很简单,胳膊自然,手掌支撑,但是开始练习以及有学了很久的依旧调和不好,要么就是胳膊紧张了,那些弹琴手臂酸、手腕疼、颠手腕、压手腕......都是胳膊没有做到合适的状态,要么手的支撑问题,折指、掌关节塌陷、手指不挥动等,最后导致就是声音的僵硬、不到底、虚或者干、硬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解决才是最重要的!上课的时候老师们说的已经很多了,但是做不到依旧是做不到,最重要的还是需要老师带着学生做到,学生知道是一回事儿,能做到是另外一回事儿。
弹钢琴好比种树,我们需要把树苗扎根到土中才能成活,埋的太浅,树就不牢靠,弹到琴键中的每个音都好比小树苗,我们需要把它弹到底,不能浅浅的碰下键子,这样的声音是不够的,不仅声音没有根,还容易出错。
最好的办法就是带着学生慢弹,课上的时候就需要老师带着学生一句一句的在慢弹中找到感觉,他们才可能在课下的时候正确的练习。
一句一句的练习看似简单,但是实际有些难度,为什么呢?因为一节课不可能只弹一首曲子,一般会在三四首之间,每首曲子都那么慢的练习,首先是时间上比较紧张,常常是带着学生练一首,然后高告诉他们其他的也要这样,但是学生毕竟是学生,下课多半就忘了;另外还有很重要的是学生的意识老师是很难控制的,心不在焉弹谁都教不会。
但是,作为老师,不管学生如何,还是要尽心尽力,这是职责所在。所以,多谢耐心,贴出都能磨成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