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很容易造成管窥之见。那么我们该怎样才能避免稀缺带来的问题呢。
作者认为稀缺会让大脑持续关注稀缺的东西。这样大脑的带宽给被稀缺的东西占满了,大脑也就没办法去执行其他的事情。比如我们总说一孕傻三年,孕妇的智商并不是真的下降了。而是孕妇在孩子出生之后,大脑的带宽会被孩子占满了。已经没有处理其他事的带宽了,就很容易做错事。
在我的生活中,打开衣柜,有些衣服几年都没穿过,家里的一些农具也是几年不用了,因为我家很早就不种田地。花地方存破烂到底值不值。
前端时间双11,我家要买牛奶,我说直接网上买就好了。我妈说万一网上贵了呢,一定要让我去超市看看。我去空着手去超市,又空着手回来,花了半个小时,告诉我妈确实网上便宜。那我这半个小时的时间到底花的值不值呢。
书里举了一个例子,说一个人宁愿站在太阳下暴晒几十分钟,也不愿意被黑车司机多赚走40美分,但是如果把例子反过来,给他50美分让他到太阳底下站几十分钟,他可能就不愿意了。到底哪个才是值得的呢。
所以的这一切都是我们太想要一些东西。这些东西牢牢的占据着我们的带宽。表面看起来我们确实得到一些东西,同时在我们不注意的地方我们又损失了很多东西。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引入了一个专业词汇,叫做余闲。余闲靠什么解决?
作者为了进行研究,他们对于印度的街边小贩做了一个实验,提供一笔钱,帮这些小贩摆脱了之前的债务,从稀缺陷阱中逃离出来,现在他们无债一身轻了,然后会怎么样呢?在前几个月里这些小贩们确实有所改变,没有借债,也没有扩大消费,他们似乎真有要改变的意思。但是好景不长,随后的几个月,他们就一点一点的回到了初始状态,在一年结束的时候,他们几乎回到了资金支持之前,依旧欠下了同样的债务。所以对于这种心智的小贩来说,欠债也许才是他能接受的生活常态。不欠债,他们反而不知道该如何生活了。
问题的核心在于余闲缺乏,当小贩们没有钱的时候,他们对生活很节俭,懂得应该放弃什么,得到什么。但是当他们没有负债之后,这种权衡的力量大大的缓解,于是会出手阔绰。我身边经常听到有人征用了,拿了很多钱,几个月之后欠债了。原因就是一下子拿到太多的钱,不知道怎么办。然后赌博诱惑上门,就去试了一下,一发不可收拾,几个月就输完了。
外部世界直接改变的余闲并没有太大的用处。改变心态是你逃离稀缺陷阱的唯一希望,否则穷人会一直贫穷下去,孤独者也注定会继续形单影只,繁忙之人永远会日理万机,稀缺造成了一种心态,而这种心态会令稀缺长期存在,如果把话说的更加直白,穷人之所以贫穷是因为缺乏某种技能,而孤独者之所以孤独,是因为他们不受人欢迎,繁忙的人也未必是真的忙,只是缺乏计划性。各种类型的稀缺都有着相同的元素,管窥,借用,余闲缺乏,带宽负担。
改变心态,是一句比较空的话,这里作者举了一个例子:说有一个圣约翰医疗中心,这个医院由于手术室严重不足,手术量超标,只能把手术不断的往后推,有的医生要为一台手术,等上好几个小时,等待手术比做手术还累,这是典型的稀缺陷阱,这时候医院请来了一位顾问,他发现了这种管窥心态,而他的解决办法很神奇,那就是留下一间手术室备用。当时全医院都觉得他疯了,本来手术室就不够用,还要留出一间备用。这个建议的内在逻辑,其实对于稀缺有着很好地指导性,从表面上看,这个医院缺乏手术室,不管如何重新优化安排,手术室都是不够用,但其实深层次原因却不一样,那就是计划之外的东西,经常打乱计划本身,而让排期无法正常的执行下去。
所以,这给我们一个启示,我们很多系统的正常运转,都以余闲作为前提。留有余闲,你才能对抗救火陷阱,而救火是频繁导致失误的根源,当你全神贯注都盯着截止日期的时候,错误就会一个接一个。反而会更加浪费时间。
最后总结一下这本书。《稀缺》这本书描述了稀缺带来的极大危害,解决稀缺的办法是制造余闲。余闲的本质就是就是让我们有更大的空间和时间处理我们的事情。但是我们的事又这么多,所以首先要把事情分成4类,重要且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且紧急,不重要不紧急。这种思想和吴军老师提出的少做事情的思想事一样的。把自己的精力都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节省我们的带宽。并且要制定计划,安排所有的事。这其中最关键的是我们要留有一些空间和时间来应付计划之外的事情,以保证计划的持续高效的运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