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小明
来源∣小舟学堂
开学不久,就收到一个师妹的微信:
“身边的人陆陆续续都在找工作了。而我还在为一个希望渺茫的未来奋斗,我不想考研了,我想放肆去玩,我想做好多好多事。”
收到她的微信后,我有点心疼她。
考研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
高考时,在考试前一夜她紧张到胃痛,结果平时成绩都排名全校前10的,最后只考到了一所普通2A。大学这几年,最大的愿望,就是通过考研,圆高考时的遗憾。
如果是别人,我会跟他说,我尊重你的选择。
但我跟这个师妹说,再坚持一下。
真正放弃的人往往是无声的,师妹找我倾诉,我知道,她只是想我拉她一把,告诉她她可以的。
沉默许久后,她回复我:谢谢师兄。
听别人说,之后,师妹又好像没发生过什么一样,早早出现在图书馆。
01
坚持与放弃的分水岭
对于漫长的考研复习,7月,9月,考试前夕是三个重要的节点。
七月份假期容易让人放纵,考试前夕压力巨大,容易让人崩溃。
而九月份之所以成为另一个分水岭,原因有二:
一考研是一场孤独的斗争。当踏上大四时,周围有的人准备秋招,拿到offer疯狂庆祝;有的人甚至已经在家庭支持下,获得人生第一桶金;而你却依然为一个遥远的希望,而孤独奋斗。
二是复习的进度卡住了。在经历过初期的第一轮复习后,你本以为对这门学科已经有很大的了解,但直到你做练习题,你才发现:
完全忘了!
这对于复习的信心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有一个同学,就在那时间段频繁失眠,不停想着一个问题:我能考上吗?我肯定考不上吧?数学那么渣,英语发挥不稳定,政治专业课框架还没建立起来,别人肯定都比我好很多吧……
每个节点,就像一场渡劫,意志不坚定的人,会在劫难难中选择放弃。
02
当复习只剩走流程
还有的人,表面是还在复习,但心已经不在了。
我第一次考研的时候,就经历过这么一个阶段:
早上6点多早早起床,到图书馆;
然后慢悠悠吃早餐,吃完打两局游戏,等到正式复习,已经八点多。复习到十点多,困了睡一下,醒来去吃午饭。
吃完午饭午休一下,就两点半。复习发愣到五点半吃晚餐,回来又困了。
好不容易熬到11点,回宿舍睡觉。
你会发现:早上六点多到晚上十一点多,看似一天的复习时间很长,但真正有效的时间,却很短。
所以当成绩出来的时候,很多人都对我的成绩很诧异。但我的心里却一清二楚:
我的复习已经早早就结束了,剩下的都只是走流程。
我不想成为别人眼中容易放弃的人,但不用心的复习,跟放弃没有什么区别。
03
心态决定一切
考研的结果,从来都不是单纯由智商或者专业知识决定的。
还有很多,比如心态。
在考试那两天,你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考完第一科政治,下午考英语就少了一波人;考完英语,第二天考试再少了一波人。
要知道,像考研历年来的国家线,英语政治都只要35分左右。
你说这些放弃的人,连30几分都没有吗?我不信。
他们可能只是一道大题不会,或者英语作文没写完,他们就觉得没有机会了。
心态崩了,就放弃了。
04
考研需要狠劲
每年的考研总会有那么一两匹黑马,他们本科成绩不突出,甚至还挂过几门科,但最后却考上了很优秀的学校。
并不是说他们考研路上事事顺心,他们的秘诀在于:
一股“狠劲”,无论发生什么事,从未动摇过考研的决心。就好像悬崖边的一颗小树,在发誓成为一颗苍天大树前,无论风吹雨打,树根都紧紧抓住土地。
在知乎上,有很多人分享自己的考研经历,我很同意里面一句话:
考研是人生中,第一次自己做出的选择,是自己选择的战斗。
如果这一次选择当了逃兵,以后就都会当逃兵了。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特别理解,考研过程的辛苦:炎炎酷暑,靠着一把小风扇在图书馆复习;国庆假期,当别人出去玩或回家依然学习;担心受怕,害怕错过什么重要的内部消息;而当这些付出都换不来预想的希望时,压力会像海浪般向你压过来,但正如我喜欢的日本励志电影《垫底辣妹》,有这么一句话:
“之所以有压力,是因为你有可以成功的自信。”
在距离考研不到100天的日子里,愿大家屏住一口气,完成最后最美的冲刺!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