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是还不想说再见,八月的最后一天,台风“苏拉”硬生生把开学时间推后了三天,但是“苏拉”不知道的是,无论它怎么“拉”,时间还是进入了九月,八月终究还是过去了。
这个八月与往年的八月很不相同,前半段是在教育行走的回味中悠闲地过去的,后半段则常常处于一种繁忙杂乱的忐忑中。
教育行走:回味悠长
大亚湾行走结束的第二天,我便回到了故乡,在爸爸妈妈身边待了一个星期,每天只是陪伴两位老人家,陪他们逛街买菜、做饭吃饭、散步聊天,除了应朋友之邀在外面吃了一顿饭,其余的时间哪里都没有去,完完全全地陪伴在爸爸妈妈身边,只在晚上他们看电视的时候看看书。
但其实我一直有一个习惯,凡是我喜欢的培训,在听完课以后,我都会整理一下照片和笔记,因为陪伴爸爸妈妈,这一次的教育行走课程的笔记整理就推到了八月。
1—14号是我值班的时间,这个时间学校相对安静、清静,正是回味课程、整理笔记最好的时机,于是,趁着值班的当儿,我把教育行走的课程一节一节地梳理,如果有讲课嘉宾的课件,就对照课件把最精华的内容重新记录下来;如果没有课件,就翻出当时拍摄的照片以及记下的笔记,把重要的观点整理成笔记;有的当时记下的笔记不多,这时候醒走者公众号和其他老师(尤其是佟生老师)公众号里的相关内容就成为了我整理笔记的最好参考……就这样,一边翻看照片和笔记,一边查阅课件和公众号内容,我把这次所有的课程按时间顺序再次整理了一遍。
之所以喜欢做这样的笨功夫,一方面是因为有一点点的强迫症,比较喜欢有条理的东西,当时记下的笔记比较随意,有些句子也不一定完整,时间久了很可能就忘记了,所以想完整地记录;另一方面,整理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再回味、再学习的过程,张文质老师说“要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人和事上”,我以为,参加教育行走就是最美好的事,行走中的人就是最美好的人,这些人和事值得我“浪费”时间,多长都值得。
在翻看照片的时候,大亚湾之行的很多美好的画面重新浮现出来,我仿佛又回到了行走的现场,嘉宾们在台上分享时的举手投足犹如一帧帧画面从我的眼前一一闪过,嘉宾们的一些经典的语句在我的耳畔回响;破冰晚会和歌舞晚会上那些有趣又充满了温情的节目让我又仿佛听到了巨浪音乐厅里不时传来的阵阵欢乐的笑声,仿佛看到了每一个人脸上满足又幸福的笑容。
在翻阅醒走者公众号和其他老师的公众号的时候,我一边慨叹报道组的付出,一边佩服于老师们认真细致的记录和观察思考问题独特的角度,让我不仅能够补充自己的笔记,还能从他们的文章中得到新的启发,使行走从现场不断延伸到生活与工作中。
我就这么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当我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下那些“金句”的时候,那一个个文字犹如跳动的字节叩击着我的心,让我不时停下笔来思索、回味,甚至朗读。
而行走群里的余热分享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大家分享的热情还在继续,主持、分享、点评的名额还是靠“抢”,照样要拼手速,大家谈论参加教育行走的感受,分享参加行走后的变化,这些分享又让行走的画面与我的笔记内容得到了再一次的回放。教育行走就是这样,给每一个参与者的反射弧都是绵长的,值得我们每一个参与者不断地回味。
教师招聘:繁忙忐忑
六月份的时候,教育局通知学校可以申报第二批毕业生,因为学校还有一定的编制,我们上报了好几个毕业生,暑假看着教育局发布毕业生的笔试、面试结果,原以为开学前这批毕业生就能到位,谁知道到了八月中旬,临时接到通知,因为毕业生没有招够,只能将招到的毕业生优先分配到新建校,这就意味着我们好些申报了毕业生的学校都无法满足,我们顿时着急了,我们学校尤其困难,原本因为种种原因,有七个教师调到了别的学校或者别的城市,又有两三个教师辞职,在申报毕业生的时候已经充分考虑到调出人员的编制填充,现在毕业生来不了,一下子就少了十来个教师,于是,不得不马上启动新教师招聘,然而全区很多学校都面临毕业生不能到位的情况,要想找到教学经验丰富、综合素质高的教师,哪里有那么容易呢?只能是拼速度了。
看到很多学校都在公众号发布了招聘教师的公告,我们也赶紧依葫芦画瓢,结合实际发布了招聘公告。同时,联系原来合作的教师派遣公司紧急“寻人”。双管齐下,总算是有了一些效果,不久学校收到一些简历,派遣公司也推荐了一些人选,8月21日开始了第一批的招聘面试。
但是事情并不顺利,原来确定要来参加面试的语文和数学两个学科的教师,有半数没有出现,打电话一问才知道,他们不来了,估计是与别的学校面试的时间冲突了。尽管如此,面试还得继续进行,通过一天辛苦的的工作,确定了几个拟聘对象,总算是有点成效。可是,才过了两天,这几个拟聘对象都打来电话,表示已经在别的学校入职了,这一天的活儿算是白干了。
这一天的工作白干了,但是招聘还得继续,于是继续联系派遣公司,继续发布招聘公告,继续面试,从21号到23号,再到25、26、28、29、30号,几乎是天天招聘,天天揪心。眼看着马上要开学了,这人还没有完全到位可怎么办啊?只好一边招聘一边进行其他教师岗位的设置,先把一年级的老师定下来再考虑别的年级。
就这样,在30号下午,终于把人员全部确定下来,我们几个悬着的心才算放下来,才能安心地安排其他工作,虽然很多工作都堆到了这个时候,但是至少不会再有那种随时发生的不确定因素了,也不会再白干了,即使忙,也是忙得有价值、有成效的了。
随着一年级的孩子进入校园,这个八月,这个让我又爱又恨的八月总算是过去了,我真想挥挥手,大声跟它说一声“八月,再见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