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很爱学习的妈妈,向我求助:“姐姐说,妈妈只爱妹妹,不爱我。怎么做,才能让大女儿知道我的爱并没有减少?怎么做,才能让她知道即便我在生气的时候,也依然很爱她?”
这个问题,真的是问到了我的心坎上,因为,感同身受。
田田到来之后,豆豆时不时向我抱怨:
“妈妈,你只知道逗田田,不逗我!”
“妈妈,你只抱田田,不抱我!”
“妈妈,你对我的爱少了,原来有100分,现在只剩下97分了!”
......
豆豆和田田,都是我的宝贝,一样爱,很爱很爱,丝毫不曾存有厚此薄彼的心。如果非要分个高下,也是用在豆豆身上的心思和精力更多。因为田田小,需求相对少。
因此,面对豆豆的抱怨,我开始不满,委屈,无奈,愧疚......这些情绪,越来越多的凝聚成它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愤怒。
我的愤怒指向豆豆:
我都这么对你了,为什么你还不满足?
弟弟是你的亲人,为什么你不能对他好点?
也指向我自己:
我处理不了,我不是一个好妈妈!
结果就是,我不满意豆豆,也不满意我自己,会向豆豆发火,也会很自责。
当遇到这些困扰的时候,真的很感谢那个在学习和自我成长的道路上一直未曾放弃的自己。
我开始,设身处地的,站在豆豆的立场上考虑:
她是从出生开始,整整六年,处于家庭中心位置的,
她是弟弟出生后被赶下王座,也不再是唯一的,
她是世界里突然有个闯入者分走了爸爸妈妈爱的,
她是不太懂得怎么表达情绪怎么调整情绪的,
一个六岁的孩子。
当我这样去想的时候,仿佛看到了突然有了弟弟的豆豆的高兴且难过、喜悦且纠结、不甘且迷茫、疑惑且矛盾的心。
她为什么会抱怨我不够爱她?
那是因为弟弟的到来确实分走了妈妈的时间、精力和爱,这是事实。
她为什么没有我期待中的那么爱弟弟?
弟弟是亲人,也是她世界里的一个闯入者,她有又爱又恨的感觉很正常。
她为什么不能体会我的辛苦?
她只是一个六岁的孩子。
于是,
我不再期望豆豆能如我所愿的和弟弟特别相亲相爱,
也不再期望她能特别的理解我的辛苦不再抱怨我,
也不再期望她能时时刻刻感受到我的爱并做出回应,
她爱弟弟的同时,也会失望会抱怨会生气会讨厌弟弟,这很正常。
我也不再因此自责,我做到了那个当下能做到的所有,豆豆的生气和失望,和我是不是一个好妈妈无关。
当这样去调整对豆豆的期待的时候,我是理解的,平静的,是有能力解决问题的。
感谢她在感受不到爱的时候告诉我,这样的坦白让我不用猜来猜去,就可以理解她的想法,我特别需要这样的坦白。
设立了专门的抱豆豆时间。抱豆豆的时间,其他的一切事情都要靠边站,只抱豆豆,眼里只有豆豆。
讨论了当豆豆和田田同时需要妈妈的时候,哪些方法能让妈妈继续抱着田田,又能让豆豆感受到爱。
田田,最爱姐姐。大哭的时候,我们束手无策,姐姐一个表情,就能让他笑起来。无论何时,只要姐姐伸出手,他都会欢快的扑过去。
有意无意的,告诉田田,姐姐最爱逗他,告诉豆豆,弟弟最喜欢她。
......
慢慢的,在姐弟俩同时需要我的时候,豆豆会主动说:“妈妈,我自己能行,你去照顾田田。”
会告诉其他人:“田田在睡觉,你们轻点。”
也会告诉外来的客人:“我们家,田田最爱我,我也最爱他。”
现在,
豆豆依然会偶尔对我有所抱怨,
也会在生气冲弟弟大喊,
离我最初想象中姐弟俩始终相亲相爱的美好画面相差不少。
事情得到解决了吗?
也许没有被彻底解决。但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争吵、和好、理解、支持、爱,这个过程,比结果重要太多太多。
这就是生活,始终会有问题,始终会有困扰,我们要学习的,是如何和问题和谐相处,学会带着问题前行,是我们每个人重要功课。于我如此,于豆豆也如此。
网友评论